近日,崇庆中学一学生写的一篇《檄小卖部文》引发网友围观。全文引古据今,通篇使用文言文,正当网友纷纷表示看不懂时,有心同学译出此文,原来文章是为批判学校小卖部的各种丑态。
《檄小卖部文》原文
剑门之南,秀出天府。天府之南,蜀中之蜀。煌煌蜀州,巍巍学府。六顶高悬,九龙追逐。画栋学阁,雕梁玉垒。身正良师,承百年之伟箴;德高懿范,启千秋之学所。
汉室威隆,犹王莽之新政;唐廷声重,尚渔阳之颦鼓。多少学子,辞家去户,学来于蜀。简车相驾,陋服相出。却有香车宝马,珠帘上路。画轮轧轧,翠幕重重。富气流华,商家之作态;金雀银银,贾门之腐臭。
寸丝寸缕,一粥一饭,得之不易,来之艰难。一斤一两,寸汗寸血。然其十块两块,肆加克扣;五回六回,身无长物。怜之作态,哀之商贾,一语未发,颜情不作。然余遗之以斤币,君赠余以腐饮。产于年前,质期六月,非为一二,尽然如斯。君不闻前贤之深,不见孔孟之尊。孔圣虽石,齐贤堂前,尚且依依。见现世人乎?
泱泱华夏,知书达理。夫妻举案,手足同心。一人作态,不足以道。然王莽启外戚之祸,渔阳开节度之先。一人风流,八王作乱。是以区区一人,可名臭四海,遗唾万年。一人作态,若为良范,中华之兴;如为诡诈,母国之败。肆加斤币,是为不信;贩弄将腐,是为不仁;定他人之所,谋其中学子,是为不忠;誓学府诚正,背礼乱德性,是为不义。不义、不忠、不仁、不信,虽麻衣俗子,天下共讨。
然学府之诲,不绝于耳。道德加身,仁义加心。望君自重,戈止息平。百年之黉,有容乃大。
《檄小卖部文》翻译
剑门关难走,有号称“天府”的成都挺秀而出。天府朝南,便是蜀中之蜀的腹地——崇州。巍峨壮丽的蜀州,伫立着一座百年学府。六顶高悬于空,上有九龙竞相追逐。秀丽的建筑群拔地而起。为人师者,立身正气,继承开校百年以来的箴言;德行高洁,行为美好,由此开启能够千秋矗立的学府。
但汉朝声威如此之盛,犹且有王莽的新政以篡位;唐朝强大如斯,尚且有从渔阳开始的安史之乱。多少莘莘学子,从家里出发,来到这里学习。很多都是乘着朴实无华的车,穿着简简单单的衣服。然而这时,有豪华的车行过,画轮扎扎作响,遮阳的帘幕层层叠叠。富贵的气息流溢而出,是商家的作态;配着金银装饰,洋溢着商贾的腐味。
一丝一缕,一粥一饭,都来得不容易。每一块钱,都是用血汗挣来的。但他却每次乱加克扣,如此几回,大家都已身无长物。大家都因为哀怜他商人作态,没有当面说过任何不快的话语,没有当面做过任何不快的表情。但我给了他钱财,他给我的却是快要过期的饮料。生产于去年,今年六月份就要过期。这不是一个两个的问题,全都是这样啊!老板啊,你没有听闻过先贤的教诲与孔孟的道理。孔子如今只是一尊齐贤堂前的石像,尚且恻目。更何况我们这些还活于世上的人呢?
泱泱华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夫妻举案齐眉,兄弟同心齐力。一两个人的作态,还尚不值得一提。但当年恰恰是王莽一人开了汉王朝的外戚之祸,渔阳的安禄山开启了节度使作乱的源头。晋朝晋武帝司马炎一人风流好色导致社会动荡以至于后来引起了八王之乱。所以,区区一个人,也是可以遗臭万年的。有时一人的作态,如果是好的,那就是中华的兴盛;如果是一些诡诈之术,那么就是祖国衰败的开始。肆意胡乱扣钱,是不诚信。贩卖快过期的东西,是不仁德。在他人的地方安定下来,却用一些手段去谋取他人校内的学生,是不忠毅。对着学校说要诚信,却背弃了,是不义气。不义气,不忠毅,不仁德,不诚信,即使只是寻常的普通人,那么天下人也可以讨伐他。
《檄小卖部文》背后故事
“不仁、不义、不忠、不信!”5月12号晚自习前,就读于崇州崇庆中学高二理科班的陈宇西(化名)望着刚买的一瓶临近过期饮料,有些愤怒地对学校小卖部评价道。
陈宇西就读的中学占地面积约为155亩,面积不算小,可小卖部却只有一个。该校在上课时间,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一日三餐,除了早餐全都在学校食堂就餐,而这个小卖部,就位于学校食堂的旁边,它是学生在校园内购物的唯一选择。上周二,吃完晚饭后,小陈和同学结伴从小卖部买零食回班。坐在教室里,突然有同学问:“这个账,是不是又不对哦?”这个问题一抛出,立即引来了周围同学的吐槽。
陈宇西说,这并非是同学首次遭遇的“错账”,根据以往的经历,如果一次性在小卖部买多件商品,就会时不时遭遇被多收了钱的“算错账”。另外,学校小卖部出售的货品,除了酸奶、面包这些保质期较短的食物,其他很多货品都存在临近保质期甚至已过保质期的情况。陈宇西的说法得到多位同学的印证,还有同学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因为这类问题,自己还曾和老板对峙过,得到的说法是“只有一个小卖部,要不你就不吃。”记者在该校贴吧上也看到了不少对小卖部的吐槽。
陈宇西翻看了自己刚刚购买的某某柚子茶的标签,赫然看到这瓶保质期长达1年的饮料下个月就要过期了。“余遗之以斤币,君赠余以腐饮。”陈宇西瞬间被愤怒点燃了,他在班里被称之为才子,出于“担道义著文章”的目的,小陈决定写写这回事儿。
晚自习开始前的20分钟内,陈宇西完成了这篇500多字的《檄小卖部文》,这是这个理科男生第一次尝试骈文写作,采用欲抑先扬的写法,先夸了一番:“身正良师,承百年之伟箴;德高懿范,启千秋之学所。”随后,小陈逐渐切入正题:一粥一饭,得之不易……虽然,小卖部在陈宇西眼中是“肆加斤币,是为不信;贩弄将腐,是为不仁;定他人之所,谋其中学子,是为不忠;誓学府诚正,背礼乱德性,是为不义。”但是,话锋一转,小陈还是写道:“然学府之诲,不绝于耳。道德加身,仁义加心。望君自重,戈止息平。”看着这篇“檄文”,小陈说,自己本打算晚些再修改,并上传到学校贴吧,和大家讨论讨论。
没想到文章被同学看到了,同学读后边笑边叫好,还邀来其他人共赏奇文。而不知道什么时候,文章又被传阅到了其他班级,并被贴在了学校的公告栏,引来全校同学阅读。后来,尽管文章被撕,但有人却将文章拍成照片发在网上,随后一炮走红。过了几天,有同学告诉小陈,他在网上“火”了。
知识索引
檄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如“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
檄文最早源自春秋战国,发展到汉代已成为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并因此奠定了后来军事信息传播的体式基础。檄文用于军事信息的传播最初见于春秋战国。
到汉代,檄文已比较发达,使用频率相当高,成为当时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
三国以后,檄文逐步摆脱汉代官文书模式,专门向后来的军事文书发展。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已逐步摆脱原来汉代的官文书窠臼,演变成后来用于战斗的军事文书。
史籍保存下来的军事檄文并不多,其中比较经典的要数隗嚣的《讨王莽檄》、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骆宾王的《讨武曌檄》等。
陈琳讨曹操檄:曹操读之一身冷汗大喊“此愈我病”
陈琳是东汉末年名士,“建安七子”之一。《为袁绍檄豫州》是他为袁绍写的讨伐曹操的檄文。这篇檄文铺陈史事,洋洋洒洒,历数曹操的种种罪状,呼吁天下人群起讨之。其中有许多文采斐然、斥责有力的名句,如历数了曹操“实为汉贼”的罪行:“身处三公之官,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细政苛惨,科防互设”,使国人“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虐烈,于操为甚”。而袁绍“奉汉威灵,折冲宇宙”,来讨伐曹操,正是“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也”。
史书记载,曹操此时正患头风病,在病情发作时读到了陈琳的这篇大作。起先,曹操是躺在床榻上,等听到一半的时候,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忍不住一跃而起,大声说:“此愈我病。”可见此文的凌厉峻切、言辞激烈,从而对曹操造成了很大的触动。
骆宾王讨武曌檄:武则天读之惜才指责宰相没发现人才
唐代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也是一篇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经典檄文,是为起兵反对武则天的徐敬业所作。在文中,骆宾王以慷慨激昂之势,历数武则天的种种“失德”和“无道”行为,指责她“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在这种形势下,徐敬业作为“皇唐旧臣,公侯家胤”,“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体现了当时社会认可的“正义”。为了争取朝中大臣的“反水”,骆宾王向他们发出召唤:“公等或家传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大家应该“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师,无废旧君之命”,共同完成正义的大业。檄文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结尾,大气磅礴,戛然而止,感召之音,久久不绝。
《新唐书》记载,武则天读到这篇檄文时只是笑,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时,大惊失色,“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武则天被骂而不以为忤,反而指责宰相没有发现这样的人才,这是很耐人寻味的。骆宾王以这篇檄文名动天下,尽显“笔阵横扫千人军”的文采风流。
欢迎光临 龙城玩家网论坛-户外求生-文玩鉴赏-太原论坛-山西论坛 (http://www.bpdwanji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