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玩家网论坛-户外求生-文玩鉴赏-太原论坛-山西论坛

标题: 马陵之战:示假隐真诱庞涓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子    时间: 2015-8-27 12:16
标题: 马陵之战:示假隐真诱庞涓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吴起、西门豹、段干木等人,进行各方面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推行“武卒”选拔制度,重视军事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通过这些改革,魏国迅速成为战国初期最为强盛的国家。魏惠王继位以后,继承文侯、武候的霸业,继续积极向外扩张。魏国的勃兴和称霸,直接损害了楚、齐、秦等其他大国的利益,引起这些国家的普遍恐惧和忌恨,其中尤以齐、魏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
  
  齐国自西周以来一直是东方地区的大国。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后,任用邹忌为相,改革吏治,强化中央集权,进行国防建设,国势日渐壮大。面临魏国向东扩张的严重威胁,它就积极利用赵、韩诸国与魏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了对魏的激烈斗争。
  
  公元前442年,魏国派兵攻打韩国,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援。韩国得到齐国答应救援的允诺,人心振奋,竭尽全力抵抗魏军的进攻。但结果是五战都败了,只好再次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抓住魏、韩都疲惫不堪的时机,任命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率领齐军直逼大梁,孙膑是齐军的军师,居中调度统帅全军。
  
  魏国眼见胜利在望,又是齐国从中作梗,非常愤怒。于是决定放过韩国,转而攻打齐军。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想好好教训一下齐国,省的它日后再同自己争夺霸主的地位。魏惠王命令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帅雄师10万之众,气势汹汹地扑向齐军,企图同齐军一决胜负。这个时候齐军已经进入了魏国的境内,战争一触即发。
  
  话说到孙膑和庞涓,则另有一段故事。
  
  孙膑和庞涓是同学,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同学期间,两人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孙膑稍年长,为兄,庞涓为弟。
  
  有一年,当听到魏国国君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贤才到魏国做将相时,庞涓再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孙膑则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还想进一步深造;另外,也舍不得离开老师,就表示先不出山。于是庞涓一个人先走了。临行时两人长时紧握双手,最后洒泪而别。
  
  庞涓到了魏国,见到魏王。魏王欣赏他治国安邦、统兵打仗等方面的才能、见识。便任命他为元帅、执掌魏国兵权。庞涓确有本领,不久便侵入魏国周围的诸侯小国,连连得胜,使宋、鲁、卫、郑的国君纷纷来到魏朝贺,表示归属。不仅如此,庞涓还领兵打败了当时很是强大的齐国军队!这一仗更提高了他的声威与地位,魏国君臣百姓,都十分尊重他、崇拜他。而庞涓自己,也认为取得了盖世大功,不时向人夸耀,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气势了。
  
  这期间,孙膑却仍在山中跟随先生学习。他原来就比庞涓学得扎实,加上先生见他为人诚挚正派,又把秘不传人的孙武子兵法十三篇细细地让他学习、领会,因此,孙膑此刻的才能更远远超过庞涓了。
  
  有一天,从山下来了魏国大臣,礼节周全、礼物丰厚,代表魏王迎取孙膑下山。孙膑以为是学弟庞涓以魏王名义请他共创大业,很高兴两人的情谊并没有失去,再加上老师的规劝,就随魏国使臣下了山。其实,请孙膑到了魏国,并非出于庞涓的推荐;而是一个了解孙膑才能的人向魏王讲述后,魏王自己决定的。
  
  孙膑到魏国,先去看望庞涓,并住在他府里。庞涓表面表示欢迎,但心里很是不安、不快,惟恐孙膑抢夺他一人独尊独霸的位置。又得知自己下山后,孙膑在先生教诲下,学问才能更高于从前,十分嫉妒。
  
  魏王封孙膑为副军师,与庞涓同掌兵权。庞涓便有了一种危机感。于是下决心:必须除掉孙膑!他心生一计。
  
  有一天,忽然有山东口音的汉子来找孙膑。那人说叫丁乙,是齐国人,有孙膑堂兄孙平的书信带来。孙膑忙接过信。信中以孙平口气,讲述了兄弟情谊,告诉了叔叔已去世。堂兄两人已回到齐国,希望孙膑也回到故乡,把几近消亡的孙氏家庭重新建立起来。信中语气恳切、情感深重,最后再一次盼望孙膑早日归来。
  
  孙膑看罢,不觉流下泪来。然后热情招待传信人丁乙,并写了回信请他带回去。信中讲:自己十分思念故乡,但目前已成为魏国臣子,不能很快回去。待为魏国建立了功勋,年老后,一定与两堂兄在齐地故乡相聚、欢度晚年。
  
  不料丁乙根本不是齐国乡亲,而是庞涓的心腹家人。庞涓骗到孙膑回信,又仿其笔迹,在关键处涂改了几句:“仕魏乃不得已、碍于情面。不久一定回国,为齐王效力!”然后将此信交给魏王。魏王虽气恼孙膑,但在庞涓请求下,还是同意了将孙膑交给庞涓处置。
  
  庞涓当晚见孙膑,劝他向魏王请一两个月的假期,会齐国老家看看,更允诺说会在魏王面前替他求情。孙膑非常感动。


  第二天,孙膑上朝,很奇怪没见到庞涓,因为昨晚说好一起对魏王说的。以为因事耽搁,就先对魏王讲出要请假回齐之事。不料话刚一开口,魏王就大发雷霆,不容半句解释,就令武士把他抓起来,押到军师府问罪!见到孙膑被捆绑进军师府,庞涓装作一怔:“我因事耽误一会儿,正要上朝。怎么回事?!”押解官员宣布魏王命令:“孙膑私通齐使,要叛魏投齐,请军师问罪!”庞涓大惊失色,忙对孙膑说:“不要着急,我去魏王面前替你求情去!”见了魏王,庞涓道:“孙膑虽有私通齐使之罪,但罪不至死。以臣愚见,不如让他成为不能行走、面有罪记的废人。这样,既成全我们弟兄的情分,又无后患,您看怎么样?”“照你意思办吧。”魏王道。
  
  庞涓回府,流下泪来,对孙膑说:“大王盛怒,判兄死罪。我力争苦求,才免于一死。但要受刖刑及鲸面。”说罢,唏嘘不已。
  
  孙膑叹了一口气:“总算保住了性命,这全赖贤弟救助愚兄了!以后我定要报答的。”
  
  庞涓于是掩面跑出大厅。不一会儿,来了行刑的刽子手,把孙膑绑起来按在地上,用尖刀剜剔下孙膑的两个膝盖骨。孙膑惨叫一声,立刻昏了过去,在他昏迷中,脸上被用黑墨刺上“私通敌国”四字。
  
  这时,庞涓泪流满面走进来,亲自为孙膑上药、包裹,把他抱进卧室,百般抚慰,无微不至地照料。一个月之后,孙膑伤口基本愈合,但再不能走路,只能盘腿坐在床上,真成了废人。
  
  此时,庞涓对孙膑更是关心体贴,一日三餐,极其丰盛。倒使膑很过意不去了,总想尽自己所能为庞涓做点什么。因此,高兴地答应帮庞涓写孙子兵法。孙膑知道庞涓也想全面学习这13篇兵法,就高兴地答应;而且从那天起,日以继夜地在木简上写起来,日复一日,忘食废寝,以致人都劳累变了形。
  
  一个照顾孙膑起居的小男孩儿为孙膑拼命工作的精神所感动,告诉他,庞涓打算等他写完兵法,就将他饿死。孙膑身心一下子凉透了!原来此如!原来如此啊!!
  
  后来孙膑装疯卖傻,吃猪粪,吃泥土。有时睡在街上,有时躺在马棚、猪圈里。也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孙膑困了就睡,醒了就又哭又笑、又骂又唱。终于让庞涓相信他是真的疯了。
  
  这时,真正知道孙膑是装疯避祸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当初了解孙膑的才能与智谋、向魏王推荐孙膑的人。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墨子——墨翟。
  
  他把孙膑的境遇告诉了齐国大将田忌,又讲述了孙膑的杰出才能。田忌把情况报告了齐威王,齐威王要他无论用什么方法,也要把孙膑救出来,为齐国效力。
  
  于是,田忌派人到魏国,乘庞涓的疏忽,在一个夜晚,先用一人扮作疯了的孙膑把真孙膑换出来,脱离庞涓的监视,然后快马加鞭迅速载着孙膑逃出了魏国。直到此时,假孙膑才突然失踪。庞涓发现时,已经晚了。
  
  孙膑到了齐国,齐王十分敬重。田忌更是礼遇有加。
  
  此时此刻,报仇的时候终于来了。
  
  这仗该怎么打,孙膑早有打算。面对魏兵素来藐视齐军的实际情况,孙膑判断魏军一定会急于求成、轻兵冒进。于是认真研究了战场地形之后,定下了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孙膑认为战胜貌似强大的魏军完全有把握,他的想法,得到主将田忌的完全支持。
  
  战争的进程完全按照齐军的预定计划展开。齐军与魏军刚一接触,就立即佯败后撤。为了诱使魏军进行追击,齐军按孙膑预先的部署,施展了“减灶”的高招,第一天挖了10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减少为5万灶,第三天又减少为3万灶,造成在魏军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
  
  庞涓接连3天追下来以后,他见齐军退却避战而又天天减灶,便不禁得意忘形起来,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于是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追赶齐军。
  
  孙膑根据魏军的行动,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进至马陵(今山东郯城一带)。马陵一带道路狭窄,树木茂盛,地势险阻,实在是打伏击战的绝好处所。于是孙膑就利用这一有利地形,选择齐军中1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两侧,规定到夜里以火光为号,一齐放箭,并让人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在上面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字样。
  
  庞涓的骑兵,果真于孙膑预计的时间进入齐军预先设伏区域。庞涓见剥皮的树干上写着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点起火把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便万弩齐发,给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魏军顿时惊恐失措,大败溃乱。庞涓智穷力竭,眼见败局已定,遂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连续大破魏军,前后歼敌十万余人,并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
  
  马陵之战以魏军惨败而告终结。
  
  马陵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场典型的“示假隐真”、欺敌误敌、设伏聚歼的成功战例。齐军取得作战胜利,除了把握救韩时机得当,将帅之间密切合作,正确预测战场和作战时间以外,善于“示形”、巧设埋伏乃是关键性的因素。所谓的“减灶”就是这场战争中“示形”的主要方式。它实际上就是孙武“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及“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等“诡道”原则的实战体现。







欢迎光临 龙城玩家网论坛-户外求生-文玩鉴赏-太原论坛-山西论坛 (http://www.bpdwanji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