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龙城玩家网论坛-户外求生-文玩鉴赏-太原论坛-山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1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中日朝史家将徐福东渡日本作为信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1 19:5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徐福渡海帆船的浮世绘。

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与中原有着数千年的交往史,最早在关于先秦的奇书《山海经》中出现过。其《海内北经》记载:“盖国在巨燕南、倭北,倭属燕。”倭,即古代日本的称谓。既然有“倭”的记载,必定有来自“倭”的人,也有去“倭”而返回的人。这说明中日交往在先秦时就已经存在。据考证,最早的中日交往的踏板是朝鲜半岛,从半岛南部乘船依靠海流前往日本,或从日本到达半岛,再从陆路去往中国的辽东。
徐福东渡日本
最迟从五代十国开始,许多中国人和日本人都认为日本人(至少一部分日本人)是徐福以及东渡时所带领的男女的后裔。直到现在,日本的和歌山县新宫市还有一座“徐福墓”,并按时举行祭祀活动。徐福真的去了日本吗?
说起徐福,这个人还真不简单。他是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朝的著名方士,曾拜战国著名道家人物鬼谷子为师,因此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乐于助人,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非常高。

为中华文明开创伟大基业的秦始皇,喜好求仙问道。据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徐福说的并不假,只是仙缘未到的徐福并没有找到。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徐福再次求见秦始皇,称“蓬莱药可得,但是因为海中有大鲛鱼,所以没有办法拿到。希望可以带善于射箭之人一起去寻找,看见后用箭连续射它。”秦始皇同意了,徐福于是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弓弩手,携带“五谷子种”出海。
秦始皇没有等到徐福归来,就驾崩了,而《史记》中虽提到徐福入海,却没有提到他东渡日本以及他的下落。徐福去了哪里?
历代对徐福东渡的认识
魏晋时的《三国志・吴志》载:吴大帝黄龙二年(230年)春,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士兵万人在海上航行寻找夷洲和亶洲。亶洲在海上,传言秦始皇派徐福等人寻找蓬莱仙山和仙药,他们留在亶洲没有返还,世代传承已经有了数万家,他们中的一些人有时会来到会稽(在今浙江)市场交易。会稽人入海时,也曾被风吹到亶洲。卫温他们找了很久,因为亶洲太远,无法到达。但他们找到了夷洲,得夷洲数千人回来了。根据所述,夷洲,就是台湾。而亶洲,则在会稽以东海里很远的地方。
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认为,亶洲在东海中,洲上有数万家,吴人《外国图》说亶洲距离琅琊万里。秦汉以后,今天的黄海、东海当时都被称作“东海”,这个在东海中有数万人口、距离山东万里的亶洲,极有可能就是日本。

五代后周时,山东济州开元寺义楚和尚写了一本名叫《义楚六帖》的书,书中关于日本的章节提到:日本国又叫倭国,在东海中。秦朝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叫“富士山”,亦名“蓬莱”⋯⋯徐福到了这个地方,称其为“蓬莱”,他的子孙都姓“秦”。书中首次肯定了徐福东渡到达的就是日本,日本的秦氏就是他的后裔,他们保留了自己的风俗。
义楚和尚之所以阐述如此清楚,据说是后唐明宗时,日本僧人弘顺大师来到中国(后死于中国),而他与义楚和尚相交甚密,可能是他向后者讲述了日本的历史,包括徐福之事。
到了宋代,徐福东渡日本的事情,人们已深信不疑了,不仅认定徐福是日本人的祖先,而且徐福东渡日本所带去的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对其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日本从没有文字也没有农耕的原始社会(绳文时代),忽然飞跃到会使用青铜的弥生时代。是以当今日本学界、考古界公认:弥生文化源于中国北方沿海文化。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夺得了天下。日本高僧绝海中津在拜见朱元璋时,赋了一首诗,第一句就说“熊野峰前徐福祠”,熊野正是在日本的和歌山县,日本有徐福祠首次被证实。此后,中、日、朝三国史学家大多将徐福东渡日本作为信史写入书中。
此外,在日本的传说中,还将徐福视为日本人的国父,认为他就是日本的“神武天皇”。现代日本昭和天皇的弟弟三笠宫也赞同“徐福即神武天皇”的观点。1980年4月29日,九州岛佐贺县在日本的“天皇诞生日”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徐福大祭”,祭歌中有这样的歌词:“两千年悠久的历史啊!欢欣庆祝神社的祭典,奉到秦皇的命令,率领童男童女,徐福一行在明海的寺井湾登陆,避开茂密的芦苇向前迈进。”
或许关于徐福东渡日本的争论还会继续,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先秦和秦朝时有不少中国人前往日本,并将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种子撒播在日本列岛,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汉光武帝赐印
汉封倭奴国王金印,现藏于福冈市立博物馆。

汉武帝时,中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了不起的大帝国,其影响波及亚洲和世界其它地区。此时处于弥生时代的日本也与汉帝国有了更多的交往。
《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意思是说在公元一世纪,日本列岛上出现了一百多个小国,他们每年定期与汉朝进行交往。日本考古学家曾在九州地区出土过大量西汉铜镜、璧、玉等贵重物品,而这些应属于上层人物所有,或许就是他们在与汉朝交往时收到的礼物。
另据《后汉书・倭传》记载,在汉武帝灭了朝鲜、设置四郡后,日本“派遣使者与汉朝相通的有三十多国。每个国家的首领都称王,世世相传。”

东汉建立后,日本列岛诸国与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后汉书・东夷传》载,光武帝刘秀建武年间,东夷诸国都来进献。在公元57年,光武帝去世前一个月,有来自日本南端的倭奴国进贡朝贺,使者自称是“大夫”,光武帝赐以金印。这说明很早,日本列岛就已经有国家向中国汉朝奉贡朝贺了,而光武帝赐给金印,是以诸侯王的规格相待,说明汉朝对于倭奴国遣使的高度重视,也就是说,对与日本列岛交往十分重视。
公元1784年,清乾隆年间,日本九州北部曾出土“汉倭奴国王”金印,经考证,正是光武帝所赐之印。
在光武帝赐金印后,《后汉书・倭传》还记载了汉安帝时日本倭国遣使的情况:“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永初元年,即107年,这与上次倭奴国遣使相距刚好50年。这里所献“生口”,被认为是派来学习的,近似于后来的遣隋使、遣唐使。一百六十人,显然规模不小。
由以上史料来看,日本弥生时代,也就是中国汉朝时,日本遣使往来不但比较频繁,而且规模也比较大。
来自中国的移民
如前所述,先秦和秦时,都应有中国人经过朝鲜移居日本,徐福和其率领的三千人可以算作代表。在汉武帝灭朝鲜卫氏设郡县后,中国人逐渐多了起来。东汉后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逐渐强大起来,郡县不能抵御,一部分中国人移居日本,并与当地人相融合。
移居的秦人和汉人对日本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养蚕丝织业方面。大概在公元前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传入日本,当时日本北九州地区已出现养蚕业,还可以生产丝绢。汉人因为精于丝织技术,而在日语中被称为“绫人”。

日本江户时代描绘丝绸样品簿的画作。
此外,中国的制造青铜器、铁器的技术也被秦人、汉人带入日本,汉字、儒、道、五行等思想的输入也丰富了日本的文化。所以当时日本列岛各国上层是非常欢迎来自中国的移民的。
无疑,在灿烂中华文明熏陶下的日本,在快速发展着自己的文化,秦汉如此,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亦是如此。五千年中华文化,照耀的又何止是神州大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城玩家网 ( 晋ICP备12002025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511号   

GMT+8, 2025-1-28 11:31 , Processed in 0.16245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