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龙城玩家网论坛-户外求生-文玩鉴赏-太原论坛-山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6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快如闪电:有史以来第二漂亮的螺旋桨战斗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23:5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战时期,有一种超级战斗机令人难忘,虽然因为德国迅速战败而未投入实战,但它以其763公里/小时的最大速度,被世人誉为“快如闪电”,以其修长独特的机身,被誉为除美制P51野马战斗机以外,最漂亮的螺旋桨战斗机,它就是道尼尔Do 335战斗机。

二战爆发时,纳粹德国著名飞机设计师和航空工业企业家克劳德·道尼尔正忙于研制新型轰炸机,其中一个项目是 P.231高速轰炸机,就是在机头以常规方式设置一台发动机,驱动牵拉螺旋桨,在后机身以第二台发动机驱动机尾的推进螺旋桨,其技术关键就在于后部发动机与螺旋桨之间的传动方式。

为了进行可行性验证,1940 年特别制作了一架试验机进行相关测试,在重心位置安装一台60千瓦的赫斯 Hirth HM 60R 发动机,后机身内装有专门设计的加长传动轴,穿过尾部带动推进式螺旋桨。成功试飞证明了这种后置推进方式以及传动组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942 年,德国航空部提出对单座高速轰炸机的需求,5 月份道尼尔公司就以修正过的 P.231/3 方案参与竞标,并击败阿拉多和容克斯公司这两个强劲对手获得了研发合同。

然而此后的发展却是一波三折,正当设计工作全面展开之际,面对盟军方面逐渐增长的空中威胁,单纯的轰炸机显得不合时宜了,航空部又指令将研制方向转到能适应各种作战要求的多用途战机上,可灵活地改装成战斗轰炸型、高速侦察型、双座夜间型和重装拦截型等。虽然 Do 335 的改进方案很快就拿了出来,但一早就对这种非常规设计心存疑虑的航空部技术部门迟迟不肯续签合同,道尼尔不得已直接向空军总监米尔希元帅求助,才推动了整个设计的最终完成。

1943 年初道尼尔拿到了制造 3 架原型机的合同,不过此时喷气机更受垂青,在希特勒的亲自干预下,梅塞施密特的 Me 262 被提到了更优先的地位,尽管在许多方面 Do 335 也不逊色,但米尔希所支持的更多原型机的生产计划还是被推后了。第一架原型机 Do 335 V1在道尼尔的腓德烈斯哈芬工厂完成,10 月 26 日从符腾堡的门根首次飞离地面,在第 4 次飞行中就突破了 600 千米/时的高速。V1 使用两台功率为 1305 千瓦的戴姆勒·奔驰 12 缸液冷发动机,分别驱动前后两具 3 叶可反距螺旋桨,机身中部的后发动机通过一根加长的传动轴驱动后桨,相应位置也配有散热器和排气管。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尾部由上下垂尾和左右平尾构成十字形,其翼展和机身几乎等长,整体轮廓显得相当粗壮。

另一项很特别的是座舱中采用了当时还很罕见的弹射逃生座椅,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但使用前须手动打开座舱盖。为了避免可能对飞行员造成伤害,弹射前可以先引爆在上垂尾和后螺旋桨处设置的爆炸螺栓而将这些危险部件抛开,同样在紧急状态下需要用机腹迫降时下垂尾也可以先抛掉。

通过了初步测试后,V1 被运到德国空军的瑞奇林试飞中心进行更广泛的官方评估。虽然在高速状态下发现有些纵向不稳定的窜动,但参与测试的飞行员对其操纵性能、机动性,尤其是加速性和回转特性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飞机没有结构上的大问题,这样的双发布局也不难掌握,只是后向视野不佳和起落架强度不足就成了批评的焦点。当时道尼尔方面根据其高速性能将 Do 335 命名为“箭”,不过长鼻粗身的样子使得飞行员们更喜欢形象地称之为“食蚁兽”。

1943年-1944年的冬春时节,多架原型机也陆续出厂,在奥伯法芬霍芬作进一步测试。其中对 V2和 V3作了些小改进,包括调整燃油冷却器通风口的位置,优化座舱罩外形并加装后视镜,重新设计主起落架舱门。V4原计划作为双座夜战-全天候型 Do 435 的原型机,改用 1865 千瓦的容克斯 Jumo 222 发动机,翼展有所加长,但后来被取消了。V5 则是首架配备武器的原型机,机头装有一门 30 毫米的 MK103 机炮,备弹 70 发,炮管位于中轴线上穿过前螺旋桨的旋叶毂,机鼻上还有 2 挺 15 毫米的 MG151 机枪,各有 200 发子弹。V6 和 V7 主要用作各种设备的安装测试,V7 后来被运到德绍改装 Jumo 213 发动机,V8 则在斯图加特成为发动机的测试平台。

    鉴于试飞结果反映不错,1943 年 12 月航空部拟定了到 1945 年末制造 310 架 Do 335 的生产计划,主生产线设在曼泽尔,然而次年 3-4 月间盟军的空袭破坏了大多数的设备,迫使道尼尔转回奥伯法芬霍芬建立新的生产线。到 5 月份,由于各种迹象显示盟军有可能随时从法国登陆展开反攻,Do 335 的生产才得以加速进行。V9 作为 A-0 预生产型的原型机,仍使用 DB603A-2 发动机,进一步加固了起落架,并配以完整的武器系统,同样在瑞奇林进行官方测试。但盟军持续不断的轰炸影响了发动机等主要部件的供货,而且 Do 335 的装配也比较复杂,因此从 7 月到 10 月只有 10 架 A-0 战斗轰炸型下线,部分装备于试飞部队,以在正式服役前进行深入测试和实战评估。

1944 年 11 月,初始的生产型 Do 335A-1 进入投产阶段,发动机升级为 1342 千瓦,除了机腹内部弹舱可容纳 500 千克炸蛋外,机翼下加装了两个硬挂点,均可挂载 250 千克的炸蛋或副油箱,1945 年 1 月起开始交货。A-1 型的飞行速度带加力时可达到 763 千米/时,不带加力也有 685 千米/时,最大爬升率1400 米/分钟,作战半径接近 1500 千米,在当时以这样的性能足可以傲视群雄。

基本参数和性能数据(Do 335A-1):

翼 展 宽:13.8米

机 身 长:13.87米

机 体 高:5.0米

整机空重:7,400千克

战斗全重:11,700千克

最高时速:765千米(带加力)

巡航时速:400千米

爬升能力:1,400米/分钟

最大升限:114,000米

最大航程:3,750千米(带副油箱)

A-2 和 A-3 型原定要进行增强火力的改进,实际上并未实施。A-6 双座夜战型配备 FuG 220“明钻”雷达,采用纵列座舱布置,雷达操作员居于位置更高的后舱中。由于增加了座舱、乘员和相应的电子设备,内部燃油储量有所减少,整体性能比单座型下降了约 10%,武器则保持与单座机一样,为增加夜间作战的隐蔽性还在排气管上加装了火焰抑制器。A-6 的生产被转给维也纳的亨克尔工厂,但在猛烈的轰炸下根本没有运转起来,配套 Fug 217/218“海王星”雷达的计划也没有实现。A 系列的最后改型包括 A-10 和 A-12 双座教练机,最终完成的数量也是寥寥无几。

1944-45 年的冬季,隆隆逼近的炮声已经在无情地撞击着德国的大门,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空军陷入疲于招架的窘境。战局的持续恶化促使道尼尔将 Do 335 从 A 系列的战斗轰炸型向火力更强的 B 系列重装拦截型即“驱逐机”上发展。V13 就是 B-1 的原型机,再度修改了起落架,前后发动机分别为 DB603E-1/QE-1 型,使用加力装置在短时间内可达到 1566 千瓦的功率,两挺 15 毫米机枪改成了 20 毫米机炮,在机翼上又加装了两门 30 毫米机炮(五炮齐鸣)!其后从 B-3 到 B-8,有的换装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有的改为双座夜战型,但直到战败时大多都只是停留在生产线上的半成品。

由于缺人少油, 尽管早在停战前 10 个月就有部分装备到战斗转换部队,但也无法及时投入实战。唯一的“战例”就是曾有盟军飞行员声称在巡逻时遭遇过这样的“怪鸟”并向其开火,但被高速摆脱了,还有就是当盟军攻占机场时地面停放的几架 Do 335 也挨过枪子。当 1945 年 4 月末美军占领道尼尔工厂时,只有不到 40 架各种型号的 Do 335 最终完成,加上未组装成品的总共也仅仅 90 架左右。此外还有许多衍生型号停留在绘图板上,包括混装活塞/喷气发动机的 Do 535、双机身的 Do 635 远程侦察型、P.256 双发喷气型等。

紧跟在纳粹覆灭之后的就是胜利者对战利品的瓜分,1945 年 7 月,作为美军“海马行动”的一部分,两架幸存的 Do 335A-0 和其它 Fw 190、Me 262、He 219 等一批“难兄难弟”被装上“收割者”号护航航母运回美国。另有两架状态良好的 A-12 型直接飞到英国范堡罗供皇家航空研究院,法国人也搜罗到两架 B 系列的原型机进行修复后试飞,不过没几年欧洲残存的这几架 Do 335 都先后损毁报废了。

飘洋过海来到美国的那两架 Do 335 运气相对好些,它们被分到马里兰州的美国海军帕图克辛河航空测试中心,接受详细评估直到 1948 年。1961 年其中一架被转交给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收藏,此后由于长时间的露天存放而变得破旧不堪。经过多方努力,这支硕果仅存的“箭”终于在 1974 年 10 月被运回“母巢”——慕尼黑的道尼尔飞机公司接受彻底的修复,许多当年的工程师和技工又亲手触摸到了昔日的成果,他们还惊讶地发现机身上的爆炸装置仍处于有效状态。修整一新的 Do 335 在 1976 年 5 月的汉诺威航空展上首次亮相,然后被借到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展出,但最终还是未能“叶落归根”,1986 年又被运回美国 NASM 拆解保存至今。

与 XP-55、Go 229 这些“标新立异”的设计相比,Do 335 显得更传统一些,但仍具有许多创新之处。从最初的轰炸机项目到后来的多用途型号,其性能均很突出,除了个别特殊机型,Do 335 是当时飞得最快的活塞螺旋桨战机,加上航程远、火力强,它无疑会成为盟军轰炸机群的噩梦,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制肘,Do 335 难以得到大展拳脚的机会,事实上诸如机械部件的可靠性、弹射座椅的安全性等环节都未来得及完善,尽管制造数量比其它“另类”要多,但也从没有机会证明自己,这支“利箭”仅仅是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耀眼的轨迹,就消失在了没有目标的终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城玩家网 ( 晋ICP备12002025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511号   

GMT+8, 2024-12-4 01:48 , Processed in 0.1613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