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陆军历史专家,谈到海军的时候并不多,因此就我目前所了解的简单谈谈。的确中国军事学者的观点大多出于美国提供的观点与研究结果,其中当然有许多是美国人有意释放出来的,这造成了中国学者跟着美国意图思考的弊病。德国军事教育一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与德国的民族主义与民族性有很大关系,这也让德国在二战中付出了惨重代价。 日本首先安倍晋三 我父亲直到去世那天还戴着当兵时的手表,而且时间指针永远停在当年进攻苏联的那一刻,这种情结让德国与美国和俄国都保持着某种距离。德国人承认二战罪行,但不承认自己比苏联人或美国人差,而日本人表面不肯承认罪行,但内心对美国、俄国乃至中国有深刻恐惧感。中国军事学者不但与西方军事教育脱节,而且也与中国老一辈军事家思想脱节,其中明显一点就是缺少必胜精神,顾忌太多,自己吓唬自己。 如今中国学者们在思考国际力量对比时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没有学会从对手的角度看问题,一味强调自身的弱点而畏惧对抗,这本身就是中了对手的讹诈之策。就保卫钓鱼岛战略而言,中国人并没有看清美日对中国的恐惧,处处强调韬晦,这导致丧失战略主动权。 首先,应当了解中国的对手战略意图,然后评估对方的战斗意志与方式,再然后评估敌我实力对比,之后才能制定战略战术。我们明白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战争看成独立的东西,而要看作是政治的工具,是为政治服务的。战争爆发之后,并未脱离政治,仍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是打仗的政治,是以剑代笔的政治。美英两国在二战中就建立了所谓“围堵欧亚大陆”的战略同盟,那时对手是德国,德国与苏联交火让英美趁机攻入,最终德国失败。
在二战后,那时的假设敌人包括了俄国与中国这两个潜在超级大国,一旦其中一个大国与其他一个大国开战,美国就将选其中一个联合制服另一个,从而用最低成本掌控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对于俄国和中国的经济与军事战略围堵计划依然有效,但其中外部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有些不知所措。这个战略弱点有两个:一是伊斯兰国家的崛起造成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冲突升级,这带来了从来未有过的新挑战;二是欧盟、俄、中三国相互依赖加强,美、英、日联合向心力减弱。安逸倍增明智选,坐享其成翻一番 美国十分担心俄国与中国会因为发生动乱而走向伊斯兰式极端主义,故此并不敢相逼太甚,而且会继续制约日本与韩国的军事冒险。很大程度上,美国不敢真正触动中国的霍姆斯海峡与马六甲海峡生命线,担心中国背水一战造成美日韩战线彻底被摧毁。美国从中国历史中得出一个结论:每次中国打仗就会促进民族大团结,同时解决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中央集权相应大大加强,相比之下,美国日本韩国这些民主国家主动发动战争将极大的激怒国民。因此美国希望中国继续和平演变而对美国有利。 中国对于保卫钓鱼岛不必担心美国真正介入,但可以适当选择时机给美国面子出来调停。从经济学角度讲,战争恢复能力比打赢战争本身更重要,看看德国与日本就是这样崛起的,再看看那些没有参战的南美洲国家,一个都没崛起,因为他们被既得利益集团拖住了。 我读过一些中国现代军事着作,但觉得像《超限战》之类的作品都缺少军事战略思想格局的,太过拘泥于技术层面,显然受到了西方武器制胜论影响。就目前美俄中平衡的格局看,中国相对最强的战争要素就是武器,尤其是核武器,这就是不怕打输的底牌,这让对手们明白无论战争如何发展中国都不会输,更不会割地赔款。
中国最弱的是缺少实战经验和军事思想训练,在常规武器系统中缺少某些关键技术,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实践迅速取得。因为中国对这些方面过多的顾忌,因此南海各国对中国不断讹诈,比如,越南每次向中国要钱之前必定先在南海制造事端,强化姿态,而后从中国把钱拿走,这和从前匈奴人逼迫中国提供物资钱粮有何区别? 菲律宾也在试图用同样的方式从中国得到好处。其实,我预料今后在钓鱼岛和南海更多出现的武器是“冷兵器”,也就是装甲舰艇相互冲撞,这属于心理战范畴。日本人也在试图对中国实施心理战,他们正通过媒体与巡逻强化一个假象,那就是“日本对于钓鱼岛掌握实际控制权”,我到想问问日本人在那茫茫大海上凭什么实际控制了钓鱼岛?难道中国船去和日本船去有不同吗?难道日本建立的岛上海防吗?日本人使用这个心理战术的原因是他们认定中国人是农耕民族,农耕民族往往误用陆地划分的思维划分海洋,让中国人心理上接受日本的战略主动权。 日本债务深重、韩国惧怕朝鲜、越南经济依赖中国、菲律宾是个变相美国殖民地、印度本身陷于民族与社会危机,故此中国相对是形势最好的国家,仍在上升之中,没有必要惧怕他们。 美国越是打压中国就越造成中国冷战思维加剧,这对于美国非常可怕。中国最可怕的就是畏惧本身,没有听说一个13亿人的国家整体怕失去朋友的,中国人民与中国人民就是最牢靠的盟友,比北约加上华沙国家人口更多。只要有“以战止战”的决心,没有哪个国家敢得罪中国,谁也不敢与永远无法消灭的中华民族战斗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