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龙城玩家网论坛-户外求生-文玩鉴赏-太原论坛-山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6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记忆深处的旁轴七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9:48: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70年代相机生产大国日本曾经制造过的很有代表性的,值得收藏和拥有的七种135机械式旁轴照相机。这一系列的七种135手动旁轴取景镜间快门相机可以说得上是日本曾经制造过的该类型相机的颠峰之作。它们分别是佳能Canonet GIII QL17、柯尼卡AUTO S3、美能达HI-MATIC 7sII、奥林巴斯35SP、奥林巴斯35RC、奥林巴斯35RD、百丽Color 35。


一.速度之美-佳能 Canonet GIII QL17
历史上佳能曾经有过漫长的旁轴相机生产记录,其中最著名的应该算是1960年代可换镜头的佳能7系列,世界上最大光圈镜头纪录的保持者就是用于该系列相机的50mmF0.95标准镜头。1980年代以前的佳能旁轴相机有专门的商标Canonet,除去可换镜头的7系列之外,不可更换镜头的镜间快门Canonet QL系列是佳能最有人气的旁轴相机,其中的最高级产品QL17从60年代到80年代,历经三代,持续生产20年,算得上是旁轴相机中的常青树。GIII版本是QL17的第三代产品,1982年停产,是佳能最后一种全机械手控旁轴相机。
佳能Canonet GIII QL17前脸左边的金属牌清晰表明它的身份,红色GIII和黑色QL字样表示这是第三代QL相机,而机顶的Canonet QL17则是相机型号。“QL17”这几个字母和数字本身有特殊的含义,其中字母QL是佳能独有的“快速装片”系统的英文缩写(Quick Loading),而数字17则代表相机使用镜头最大光圈为F1.7。

二.樱花胜雪-柯尼卡 AUTO S3
其实说到AUTO S3首先应该追溯到1970年代柯尼卡最为成功和畅销的旁轴照相机系列—柯尼卡C35系列,这个系列数量庞大、型号众多,其中不乏在相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机型,例如KONICA C35 AF,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化的自动对焦照相机。从1968年开始首次发售的柯尼卡 C35以及后来的C35 automatic、C35 V都属于小型135旁轴相机,机身小巧精致,简捷大方,都采用38mmF2.8的天塞型HEXANON镜头,程序式自动曝光,它们成象清晰,使用简便,问世后十分畅销。到1973年,柯尼卡推出C35系列的最高端型号—柯尼卡C35 FD。
可能有人会不明白,它跟AUTO S3究竟有什么内在联系?其实C35 FD就是AUTO S3,也就是说其实是同一种产品使用了两个不同型号。在日本国内销售时型号为柯尼卡C35 FD,而在日本以外的海外市场上销售时使用的型号则是柯尼卡AUTO S3。
说到这里有一句题外的话,新中国的照相机生产史上也曾经有过一款非常经典的旁轴相机,它就是1979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作品而制造的“凤凰 JG301”相机。这同样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产品,可以说是中国曾经批量制造过的质量和性能最为优异的135相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实际上就是KONICA C35 FD的完全中国拷贝。
    在所有的C35 FD相机后盖里面都贴有一枚标签,上面的图案是小西六生产的樱花牌彩色胶卷,其寓意大概就是只有C35 FD才能重现出樱花胶卷的全部色彩魅力。

三.影子徕卡-美能达 Hi-Matic 7sII
六七十年代的美能达早已跻身日本五大名厂(N、C、P、M、O)之列,它制造的135相机设计新颖、功能实用,深受消费者和摄影发烧友喜爱。为进一步提升光学设计和制造水平,美能达在1970年代开始了与德国徕兹的合作,这种顶尖厂家间的相互渗透结出了丰硕果实,LEICA相机在自动化和电子化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而美能达相机则在光学设计和制造水品上有了很大飞跃。比如徕卡R4单反机完全借鉴MINOLTA XD7的设计,而旁轴的徕卡 CL相机则是不折不扣的美能达代理制造。  
    美能达HI-MATIC 7sII相机发售于1977年,它的问世引发了后来很多摄影爱好者和相机收藏家的猜想。1960年代,美能达先后发表过HI-MATIC 7和7s两款相机,从型号上看,7sII似乎应该是它们的直系后代,但是从相机性能和外观上说,7sII和它的两位前辈几乎没有任何联系,首先它的体积已经大幅度缩小,另外镜头焦距也从45mm缩短为40mm。全金属机身仅有区区450克重量,比起笨重的前辈来,已经轻盈了很多。

四.强捍王者-奥林巴斯 35SP
其实形容奥林巴斯的旁轴相机仅仅只用一门三杰这个词似乎有点不公平,作为旁轴相机生产大户,奥林巴斯的经典作品实在太多,曾经创造过135旁轴相机历史上的很多第一,如日本第一台快门先决自动曝光镜间快门相机奥林巴斯Auto Eye,第一台135半幅旁轴相机奥林巴斯PEN,以及史上第一台装备有点测光表的旁轴镜间快门相机奥林巴斯35SP等等,奥林巴斯一门三杰的故事就首先从奥林巴斯35SP讲起。
奥林巴斯35SP问世于1969年,是当时日本制造的最高级旁轴镜间快门相机之一。上世纪60-70年代,奥林巴斯生产一系列旁轴镜间快门相机,它们大多以35命名,并以数字35加两位英文字母区别不同型号和品种。从外观来看,35SP机身和镜头的造型直接借鉴了它的前代产品,六十年代生产的奥林巴斯35LC以及35LE的式样,而SP的型号则应该来自它所具有的点测光(SPOT)功能。
尽管相对前代产品来说,奥林巴斯35SP的体积已经缩小了不少,但在七剑当中仍然是个头最大的一种,它的体积为129×75×61mm,跟国产凤凰205相机接近,但做工和质量比凤凰相机就要精密细致得多了。35SP造型简洁流畅,虽然体形不小但持握的手感却相当的好。奥林巴斯为这台当时顶尖的旁轴相机配备了G. ZUIKO 42mmF1.7镜头,快门为SEIKO FLA(精工FLA)全机械镜间快门,快门速度范围为1-1/500秒加B门。35SP曝光方式相当特殊,配备有快门先决自动曝光、程序式自动曝光和手动曝光三种方式,cds控制的测光表提供视角为20度的区域测光和6度点测光,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内置点测光方式的旁轴相机。
    奥林巴斯的ZUIKO镜头多年来享有盛名,它的成象风格既不如尼康那样尖锐,也不象佳能的那么柔和,而是在锐利的同时仍然讲究细腻影调,色彩真实而不夸张,非常注重层次和细节的真实再现。80年代以前的ZUIKO镜头常常会在“ZUIKO”商标前加注单独的字母,比如35SP的G. ZUIKO,这个单独字母具有特殊含义,它代表镜头使用的镜片数目。G. ZUIKO采用7枚镜片,因为G在英文字母排序中的顺序是第7。其它的ZUIKO镜头也以此类推,如F. ZUIKO是6枚镜片,E. ZUIKO则是5镜片。奥林巴斯35SP的7片5组双高斯镜头直接继承自1960年代的奥林巴斯名机奥林巴斯35LC和奥林巴斯35LE。这只42mm的7片5组镜头性能相当突出,分辨率接近每毫米100线对,远远超过很多单反相机镜头。稍微遗憾的是,由于当年彩色摄影并不普及,镜头镀膜技术也不如今天进步,因此该镜头的光学特性和设计着重为黑白摄影考虑,因此在色彩传递性能上不如当代相机,但在1970年代早期,它已经足可以傲视群雄。

五.秀气美眉-奥林巴斯35RC
在面向摄影师和爱好者的奥林巴斯35SP之后,奥林巴斯在1970年设计了这部轻巧的旁轴机,它虽然秀气苗条但是诸多性能却并不输于很多同时期大型旁轴相机,因此问世以后广受欢迎,是设计最成功的奥林巴斯旁轴相机之一。
从这部35RC相机开始,奥林巴斯启用了新的LOGO样式,新标志更加美观且更富时代感。 为减小相机体积和提高便携性能,必然要牺牲一些相机性能,35RC的镜头就不得不改为一只口径稍小的镜头,它采用的是42mmF2.8 E. ZUIKO镜头,与35SP相比,虽然从通光量来看只减小了一级半光圈,可是镜头的外观和体积却得到大大缩减。不过,E. ZUIKO镜头虽然光圈稍小,但并不意味性能低下,这只5片4组“松纳”结构的镜头光学描写性能非常优秀,问世以来一直广受好评,从光圈F5.6开始,它的分辨率可以达到80线对/毫米以上。

六.俊朗少年—奥林巴斯35RD
1974年,随着奥林巴斯35SP系列的停产,奥林巴斯旁轴相机的阵营里就缺少了尖端的领军人物。虽然奥林巴斯曾经在1971年生产过配备40mmF1.7 F. ZUIKO镜头的奥林巴斯35DC相机,但这是一台仅仅提供程序式自动曝光的家用级相机,离专业摄影师和高级摄影爱好者的性能要求尚有不小差距,因此,面对市场需求,奥林巴斯在1975年发售了这部高性能的全机械手控加快门先决自动曝光的奥林巴斯35RD旁轴相机。
奥林巴斯35RD配备40mmF1.7镜头,这只F. ZUIKO镜头继承自35DC相机,为6片4组双高斯结构,对焦距离0.85米-∞,它成象效果上乘,拍摄的黑白和彩色照片都能满足专业要求。

七.浓缩精华-百丽 Color 35
时至今日还知道“PETRI”这个相机品牌的普通百姓已经不多,不过它仍就留存在收藏家的记忆中和藏品柜里。PETRI牌照相机从未进入过中国大陆市场,而在港台地区,它的中文名字非常好听,叫做“百丽”。
百丽Color 35问世于1968年,是日本当时最为袖珍迷你的全机械135旁轴相机,仅比当时全世界最小巧的135旁轴相机禄来35晚一年上市,两年以后的1970年,奥林巴斯的口袋型相机35RC才诞生,不过同奥林巴斯35RC相比较,百丽Color 35的身材还是要纤小不少。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135相机的设计思路开始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相机控制高度自动化和性能专业化,这个发展方向必然导致相机结构复杂化和相机大型化,而另一个方向则是重视小型化和便携性,因而出现了110、135半格等等更加微型化的相机,这一时期诞生的禄来35和百丽Color 35则将全幅135相机小型化做到了极致。
    百丽Color 35跟传奇的德国禄来 35有很多相似或相近之处,如大小接近的机身,同样的全机械手控曝光方式等等,因此具有很多可比性。跟禄来35一样,为实现相机小型化,百丽Color 35机身结构进行了很多巧妙设计,比如都将镜头设计成了可缩回机身内部。限于当时技术条件,全机械相机要将镜头缩回机身,对于一部旁轴相机来说,必然丧失联动测距性能,也就是说将无法进行精确对焦,只能进行目测估焦。同样,百丽35也遇到相同问题,为将镜头缩回机身内部,也不得不取消精确调焦机构。不过好在那个年代的摄影者普遍摄影基本功扎实,这个问题似乎并不算很严重,要到了今天一部相机还这样设计估计就有点行不通了。
百丽Color 35的镜头是4片3组天塞结构的C.C Petri 40mmF2.8镜头,这只镜头成象锐利,色彩还原也不错,不过比起禄来35的4片3组40mmF3.5 ZEISS Tessar(蔡斯·天塞)镜头还有些差距。


后记
七剑的故事就此讲完,它们的历史完全可以代表1970年代旁轴镜间快门相机的整个发展进程。由于同一时期感光材料工业尚无法提供品质稳定可靠的高感光度胶片,大量摄影师主要使用中速甚至ISO25这样的低速胶片进行拍摄,因此现实情况要求相机厂家不得不设计和研发配备大口径、高解像力镜头的旁轴相机以满足摄影师的拍摄要求。七剑的出现体现着那一时期135旁轴相机发展历程中的潮流趋势以及1970年代光学机械制造技术所能达到的空前高度。七剑是摄影师手中的七种利器,更是七部传世的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城玩家网 ( 晋ICP备12002025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511号   

GMT+8, 2024-11-24 06:23 , Processed in 0.19245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