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龙城玩家网论坛-户外求生-文玩鉴赏-太原论坛-山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4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82年黑龙江高考女状元: 二炮女导弹专家李贤玉晋升少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12:3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物简介:李贤玉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市,朝鲜族,1982年摘得黑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后保送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参军入伍来到二炮部队,现为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总工程师。

作为第二炮兵一名女导弹专家,李贤玉始终奔波在试验场和发射阵地之间;明亮的双眸,始终盯着世界新军事变革前沿;智慧的头脑,始终装着“能打仗、打胜仗”的大业。主持研制了第二炮兵首套自动化指挥系统,其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曾被第二炮兵首长称赞“能顶好几个导弹旅长”。李贤玉屡次获奖,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是全军优秀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享受ZF特殊津贴。

据二炮政治部机关报《火箭兵报》报道,7月6日上午,第二炮兵宣布中央军委命令大会暨晋升将官军衔仪式在京举行。唐国庆、陈平华由少将军衔晋升为中将军衔。汪利平、毕永军、卓凌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张金成由专业技术大校军衔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此番二炮部队晋升的五名少将(专业技术少将)中,最受关注的是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的李贤玉。李贤玉是二炮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总工程师,被称为“二炮女导弹专家”。她也成为继生物危害防控女专家、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后,今夏又一名新晋女将军。

牡丹江女儿李贤玉:用智慧和忠诚书写报国传奇

一位北大学子的导弹梦

1990年6月,北大电子学系硕士研究生李贤玉即将毕业。作为名牌大学,招聘广告贴满了校园信息专栏,各类招聘会场上,国内外著名公司以各种优厚待遇挖空心思聚揽人才。李贤玉所学的电子信息专业几乎被称之为最热门专业,她所看重的几个外企公司,也几乎无一例外地给她开出了不菲的待遇。然而,一位“导弹人”的肺腑之言却改变了李贤玉的一生。

    那天晚上,她和导师来到部队一位老知识分子家中做客。老军人听说李贤玉是北大的硕士研究生,不无期待地对李贤玉说,“像你这样掌握高新知识的年轻人,如能到导弹部队来工作,那可就太好了。”李贤玉心头一颤,她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一位长者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如此动情。“国防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你如能选择导弹科研这个高科技领域,一定会大有作为的。”老军人的话深深打动着李贤玉,就在那一刻一颗游移的心归落到了导弹这项神圣的事业上。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她的抉择。朋友不理解:“不出国深造见世面,去部队图个啥。”而此时的李贤玉虽然还想像不出自己能为导弹事业做些什么,但导弹在李贤玉的心中早已是国威军威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5个国庆日,战略导弹部队方阵首次通过天安门广场的壮观场面,早已印刻在了她的脑际,至今仍历历在目。李贤玉认定导弹事业足可以使所学发挥到极致,这一事业必将与共和国使命相系,与振兴中华伟业相联。想到这些,她感到无比振奋与自豪。

    就这样,李贤玉参军入伍,踏进了二炮某信息技术研究所大门。

步入导弹科研大门

   上世纪90年代初,二炮部队作战指挥控制信息化程度很低。

    时代召唤中,二炮构建首个现代化作战指挥网络系统的课题摆在了科研人员面前。李贤玉作为攻关团队中是其中一员。

    如果把先进的武器系统比作一个人,那么指挥控制系统就是人的神经和血脉。

    那个年代,计算机是个稀罕物件,网络也只是西方个别国家的专属。在当时,构建导弹作战指挥网络只有从零开始、从头迈步。受领网络设计和实时传输两项任务的李贤玉在一片空白、毫无借鉴的情况下艰难起步。

    学习战争、研究战争成了当务之急。她畅游书海,从古到今、从中到外,结合战例认真研究;她请教专家,从总体到末端、从关键到细节,紧贴前沿设计网络;她联系部队,从装备特点到武器性能、从作战环节到指挥流程,瞄准未来思考需求。

    当李贤玉拿着厚厚的网络设计方案来到课题组时,老专家们震惊之余,纷纷投来肯定的目光:“方案从总体样式、终端连接到操作系统非常详尽完备,跨专业的李贤玉比专业人员搞得都快。”

    按图索骥,也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二炮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家心里都没底。李贤玉和团队一起,连接线路、调试微机、连通接口……通宵达旦地采集数据安装程序,趴在指挥大厅的地上绘制图纸,爬楼层掀地板检查线路故障,清秀的北大高材生俨然变成一个地道的施工工人。

    然而,硬件好建、软件难通。网络平台成功搭建后,李贤玉又投入到指挥显示系统的研发中。这套系统犹如“千里眼”,中军帐内,首长能够准确获知发射前沿的状态和信息,对着方寸屏幕便可从容指挥。而这一切都要编写软件程序来实现。

    面对这一当时世界先进的关键技术,李贤玉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攻关上,先后修改技术方案几十次,编写程序数万条,攻克了5道技术难关,最终实现了指挥部与靶场的实时对接。事后有人统计,一年时间内,李贤玉干了一般人两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该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李贤玉因此荣立了三等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数年,李贤玉参与研制的二炮首个指挥自动化系统,开创了导弹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先河,在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此,李贤玉在导弹科研战线上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1998年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她由一名普通科研人员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室主任。

创造二炮装备研制奇迹

    前些年,为更好地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部队急需野外条件下具有较强机动性能的信息采播系统,上级把这一紧急研发任务又一次交给了李贤玉,要求50天出成果。

    有关专家得知后直摇头:“类似的研制任务,最起码也要半年时间。”但倔强的李贤玉决心啃下这个“硬骨头”。动员会上,她说:“搞科研就像打仗一样需要突击队,打仗就会流血牺牲,搞科研更要舍得付出。”

    在时间紧、标准高、难度大的情况下,李贤玉和她的团队迅即进入了“封闭研发”的战斗状态,吃住都在实验室,夜以继日、加班加点,饿了啃包方便面,渴了喝口矿泉水,困了就靠在椅子上休息一会,经过6个不眠之夜,她带领技术骨干拿出了设计方案,并顺利获得通过。在研制过程中,她坚持以细求真、从严求实,用需求牵引、靠试验论证、拿数据说话,确保研发成果经得起时间和实战的检验。在设计阶段,为从“源头”上确保项目达到最高技术标准,先后十易其稿,直到拿出最佳设计方案;研制阶段,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参数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生产阶段,由于研制时间太短,厂家担心无法按时完成,不敢承接这个生产任务。为打消他们的顾虑,李贤玉带头住进了工厂,每天安排研制生产计划,和工人一起上班,亲自协调配套设备;验收阶段,按照最严格的标准进行装备环境试验,还利用近似实战背景的某重大军事任务,对装备进行联调检测,确保了研发成果的高质量高水平。

    历时38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提前完成任务,创造了二炮装备研制历史上用时最短、测试一次成功的奇迹,受到军委总部和二炮首长的高度评价。这一系统在玉树抗震救灾、陇南抗击泥石流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军委、总部和二炮首长的高度评价。

瞄准未来信息战

    对于未来战争,身为一名科研人员,李贤玉始终以全球的视野、超前的眼光审视着,始终站在一位指挥员的岗位和角度思考着。

    每次新系统研制前,李贤玉第一件事就是下部队调研,掌握第一手需求资料;每次新装备定型前,李贤玉首先要拿到部队反复试用,虚心倾听意见建议;每次试装配备部队后,李贤玉年年都要安排专人维护升级,保证装备最优状态。

    “她既是一个低头干活的人,更是一位抬头看路的人。”这是同事们对李贤玉的评价。对她来说,加班加点是工作的常态。没有双休日、节假日,每天正常工作时间是早上八点至晚上八点,忙到深夜更是经常的事。

    设计战位、构建系统、引领观念、推动转型……李贤玉坚持放眼国内外,学习战争、研究战争、谋划战争,把战争与科研有机结合,瞄准未来信息化战争需求,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去不断实现。

    某作战指挥软件升级,她坚决推行、不断完善,为的是日后战场上的信息安全;某对抗演习,她执意设置一个在同行们看来毫无意义的科目,目的是强化各级指挥员“人防”和“技防”的观念。

    未来信息化战争到底是什么样式,李贤玉自己也讲不清楚。但作为二炮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女先锋,她在不懈地跟踪着、研究着、探索着。

搞科研不能留遗憾

    某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大规模建设项目,也是上级首长高度关注重大任务。李贤玉受命担任该项目负责人。

    根据论证建设需求,李贤玉带领科研人员加班加点展开研制,所有软件在实验室联调测试成功。紧接着,她又带着课题组赴某基地开展试用,等待接受全军考核组现场验收。然而,到部队安装后,一些在实验室无法检验出的问题陆续暴露出来。

    此时,距全军现场观摩日期不到一个星期,二炮机关、课题组和使用部队召开现场问题协调讨论会。会上,部分课题组人员想回避这个问题,有的说中断连接后让部队维护人员重新启动一下软件就可以了;有的说这个功能就不要了,系统设计研制了那么多软件,少一个也不影响。而部队官兵代表发言说,这个功能是武器装备、作战阵地关键的一个功能,还是希望能够实现。当大家把目光都投向李贤玉时,作为技术负责人的她坚决表示:“抓紧时间解决这个问题,不能留任何遗憾。”

    会后,她带领课题组通宵奋战,召开技术讨论会,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多次亲自跑到阵地,分析影响数据因素;使用工具软件,辅助分析查找问题,为了捕获难以出现的系统异常,困了就在服务器旁边休息打个盹。就这样,不分昼夜地连续三天会战,最后终于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经过反复试验,系统运行稳定有效。此时,距离现场会召开仅不到一天的时间。

    全军现场观摩会上,系统运行顺畅,演示圆满成功,受到了军委总部首长的高度评价,并创造了多个第一。

身先士卒女总师

    作为一名女专家、女总师,李贤玉始终记住自己的身份首先是一名女战士,她事事亲赴现场、亲自上阵,冲锋在科研攻关、试验把关第一线。

    一年,李贤玉带领课题组参加某重大演习技术保障任务。现场条件十分艰苦,8月份气候闷热潮湿,装有几十台服务器的狭窄机房气温超过38度,设备表面烫手。加之高分贝的持续噪音,工作时间稍长,就让人头昏脑胀、注意力无法集中。李贤玉身先士卒,带头房里安装、调试设备和软件,哪怕轮到她休息时,也坚持在现场,给大家鼓劲,直到系统调试成功时,她差点虚脱。

    有一次,李贤玉带领课题组到部队调试技术设备。一直到晚上12点,她还在车场指导着实装联试,随时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此时,某个发射架报告说软件有点问题,她立即赶去现场查看。系统安装在车辆副驾驶位置上,由于车比较高,对于女同志来说上下比较困难。但是李贤玉坚持上上下下,几乎跑遍了每一个发射架。至今,在场人员脑海里依然经常浮现出她努力攀登发射车的镜头。正是她这种努力攀登的精神,带领大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不断走向征服科技高峰。

    李贤玉给大家的印象是,一刻不知停歇,始终忙碌着工作岗位,像一辆动力充沛的战车,不知疲倦地冲锋在二炮信息化建设大道上。

倾心培育科研人才

    李贤玉甘为人梯,倾心培养年轻科技人才。

    多年来,她采取言传身教、严爱结合的方式帮带年轻骨干。她对所带的年轻同志约法三章:不推事,不论上级机关还是部队的技术需求,必须全力完成;不拖事,必须雷厉风行;不误事,必须严谨细致。

    李贤玉和左爱民结成“导师制”帮带对子,对他一直严格要求并不遗余力的帮助。左爱民在一次试验中,起草了一份技术方案。当时,由于考虑不周全,导致在试验的应急处置中险些造成失误。试验结束后,李贤玉对他提出严肃批评:做指挥系统总体工作的同志,要像打仗一样干科研,尽管有时看起来是写写材料,但是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对战斗力负责,不可有丝毫疏忽。经过多年耐心帮带,左爱民已成为业务骨干,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多年来,她先后培养和帮助了10余名年轻科技干部,其中多人已走上研究室领导岗位。

一种家国情怀

    在人们传统观念里,一个人的精力如果过多专注于工作和事业,就往往会忽视家庭和生活。然而,对李贤玉来说,这并不矛盾,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家庭和谐、生活幸福。

    作为成果丰硕的女专家、女总师,有人说李贤玉是“铁娘子”、“女强人”。而李贤玉自己却说,我首先是一个女人,是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儿子的母亲。

    各个不同角色在李贤玉身上转换着,顺畅且自然。在她心里,“家”与“国”犹如人之双脚、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工作上,她是风风火火、踏踏实实的行家里手,是一位勤奋敬业、贡献突出的好同志;生活上,她更是柔情似水、重情重义的贤妻良母,是一位贤内助、好妈妈、孝女儿。

    有了李贤玉这个贤内助,丈夫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成就不断。现如今,他已成为一名知名大学教授,多次受到各级表彰。

    有了李贤玉这个大爱母亲,儿子晓松让人很少操心,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现就读一所重点中学。

    有了李贤玉这个孝顺女儿,虽然不能时刻陪伴父母身边,但心里的牵挂和惦念老人时刻能够感受到,作为女儿的拳拳之心,在报效国家中全面彰显。

纯粹的人与忠诚的心

    对于一名军人来讲,忠于祖国,就是要忠于事业、献身国防。

    采访中,大家都说,李贤玉是一个纯粹的人,心无旁骛,一心扑在事业上。所以,领导欣赏她,同事敬佩她,部队喜欢她。

    在一次讨论二炮信息化的重大会议上,几个方案发生冲突,面对首长、面对机关,李贤玉以科学负责的态度,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赢得了赞扬。

    李贤玉很认真,敢于自我否定,永远不知满足。在她心里,部队第一、发展第一、战斗力第一。她的每个重大科研项目都不是一两年完成的,有的五六年,甚至十年。她的科研线路比一般情况都复杂,从论证研制、反复试验、部队试用、反馈完善、定装交付到不断改进,围绕战斗力提升她似乎从来没有尽头。

    装备交付部队后,一管到底是她的性格。从调试装备到培训官兵,她都要亲自过问,确保装备尽快转化为战斗力;一有新技术、新软件,她马上对现有装备升级改造,使其时刻处于最优状态;官兵使用中遇到任何问题,她立刻组织力量,第一时间前往解决。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让李贤玉有严重的颈椎增生,经常头昏眼花,甚至有的医生给出了“存在瘫痪危险”的警告。李贤玉却说:“以我现在的精神状态,不可能有那么严重,我吃点药,多注意,不会有问题。”说完,继续埋头科研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城玩家网 ( 晋ICP备12002025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511号   

GMT+8, 2024-12-12 04:12 , Processed in 0.1423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