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24日,俄罗斯组建航天兵,我们更习惯称之为天军。这一组建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2002年,俄总统普京发布命令,将10月4日定为俄航天兵节,足见俄罗斯对其重视程度。2003年的航天兵节上,航天兵司令佩尔米诺夫向媒体宣布,随着部署在白俄罗斯的“伏尔加”导弹预警雷达站投入战斗值勤,隶属航天兵的俄导弹预警系统构成了一个“严密的全方位防御圈”。
航天兵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兵种,它的成立对于俄罗斯乃至整个世界的军事发展有何影响呢?
老兵新传
根据《2001~2005年俄罗斯武装忱量建设与发展计划》,俄罗斯武装量由4个军种裁减为3个军种,即陆军、空军和海军。战略火箭军于2002年降格为兵种,成为战略火箭兵。与此同时,战略火箭军编制内的军事航天力量和导弹—太空防御兵从战略火箭军内划出,组建新的兵种,这就是航天兵。其任务包括航天器发射、试验与控制、航天导弹防御三大部分,即发现侵犯俄罗斯及其盟国的导弹袭击,拦击敌方进攻所保卫地区的洲际弹道导弹,对军民两用卫星给予保障并保证其规定的使用,控制宇宙空间,保证完成俄罗斯的联邦空间计划,包括国际合作和商业计划。
俄航天兵虽是新成立的一个兵种,但俄军事人士却认为,这实际上只是恢复了一个兵种。在俄军历史上,1992年曾成立过航天部队,并作为一个独立兵种直属国防部指挥。1997年,俄罗斯调整战斗序列,叶利钦下令将航天部队与原防空军所属太空导弹防御部队一同归并到战略火箭军。
西方战略专家认为,俄罗斯此番战略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它是俄应对21世纪“太空战争”、确保国家战略安全、特别是反击美国部署NMD的一招棋。这几年中,俄在航天领域一直停滞不前,已逐渐将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拱手让给美国。在重新组建航天兵,并对未来战略作出相应调整之后,俄罗斯将会奋起直追,不会让美国独霸太空。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讲,美俄同时对航天战略作出调整,绝非一件偶然的事。这表明在太空领域的竞争硝烟正起。
规模不凡
俄罗斯航天兵现有三个大型航天试验发射场和一个航天器试验与控制中心。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目前俄罗斯采用租借的方式使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地区,现在是俄罗斯航天兵主要的和最大的发射场,除了发射各种军用和民用航天器,还进行火箭—空间综合设施、“白杨”洲际导弹和“白杨”-M的飞行试验,对它们的技术性能进行评估。斯沃博德内伊航天发射场位于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其有利地理位置能将航天器射入不同倾角的轨道,包括极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
航天器试验与控制中心是1957年开始建设的,2001年被命名为“托夫”试验和控制中心。中心本部位于莫斯科西郊的克拉斯诺兹纳缅斯克,另外还有分布在俄罗斯全国各地的试验站、指挥测试综合设施和测量站。其主要工作是保障俄罗斯所有轨道卫星的通信与控制。目前,该中心控制着150多颗卫星,包括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和海洋监视卫星等。
作为天军重要的一部分,航天导弹防御系统可分三部分,即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太空监视和防御系统、反导防御系统。它监视着8500个太空目标,能对美国全境内所有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进行全天候监视,准确而及时地向最高指挥机构报告敌方开始实施导弹核袭击的情况,随时确定敌方航天系统的状况和敌方可能挑起太空作战的情况,对抗敌方航天系统的打击,保护本国重要的军事、政治和经济设施免遭敌导弹突击。|
导弹袭击预警系统用于向最高指挥机构和反导系统发送来袭导弹的各种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该系统由导弹预警卫星、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和地面监视系统组成。
太空监视与防御系统由雷达、光电设备、光学设备和无线电技术设备等组成,配备有高速计算机,可自动处理40千米高空的太空信息,确定航天目标的体积和参数,查明外国航天器的作用和能力。它能观察近地轨道和高空轨道的航天目标,及时发现近地轨道太空情况的变化。这一点目前只有美俄两国能够做到。它与导弹预警系统、反导防御系统及其它部门的信息设施共同协作,实现宇宙空间的控制,发布有关国家和军方控制点的空间状况的信息,确定俄罗斯和其它国家的空间轨道部署情况。
反导弹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员就是反导导弹,部署在莫斯科防空区等要害地区。
初见成效
航天兵成立之时,所拥有的人造卫星仅为100颗左右,而且其中80%已超出服役年限。暂且不提质量,就数字而言,也只有美国航天司令部的半数,所拥有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24颗卫星只剩不到10颗能够完全安全地运作。因此,俄当时以至目前都迫切需要进行更新,投入经费,以补足数量、提高质量,使俄军能够取得可靠的太空侦察、通信和导航,从而增加竞争能力,特别是未来与美国进行太空的争夺。
目前,俄军用卫星在数量上已保持了最低限度的稳定,并正在不断提高质量。2002年俄国防部订购了6颗卫星和必要数量的运载器,2003年订购了9颗卫星和相应数量的运载器,订货费用比2002年增加了30%。整体来讲,近两年俄罗斯联邦的天军拨款几乎增加到原来的3倍。2003年l~10月,俄航天兵共进行了14次运载火箭发射,将28个不同用途的太空装置送入了轨道。俄还进行了一次“白杨”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
2003年,俄航天兵进行了不少于36次的发射,12次是为国防部,24次是为俄罗斯联邦的民用空间计划,比2002年多11次。2002年有8枚运载火箭将11颗军用卫星发射上天,17枚运载火箭将22颗民用航天器发射上天。
文章开头提及的“伏尔加”雷达站也是航天兵建设的重要一环。该雷达站是20世纪80年代为了监视美国部署在西欧的“潘兴”2中程导弹而计划建造的,1985年正式开始兴建。原计划5年完成,但由于苏联解体,各加盟共和国独立,这一计划被迫搁浅。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部署在波罗的海沿岸的“第聂伯河”雷达站成为一堆废墟,结果使俄西部太空方向几乎成了一个不设防的漏洞。
在经过场时间的停滞后,雷达站的建设工作又重新提上了俄白军事合作的议事日程。在1999年与拉脱维亚达成了“第聂伯河”雷达站的长期使用协议之后,俄白又就“伏尔加”雷达站达成了长达25年的租赁协议,重建工作开始启动。200也年12月,一部分指挥系统由俄航天兵移交至俄白两国导弹空间防御联合兵团导弹攻击预警师,而雷达站也开始进入了战斗值班试验阶段。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试验后,正式开始战斗值班。该雷达站能发现5000千米距离的弹道导弹目标,不仅能控制西部导弹攻击的危险方向,还可以掌控独联体西部边界的太空局势。从2003年10月1日起,作为航天兵一部分的“伏尔加”雷达站在白俄罗斯巴拉诺维奇市纳入战斗编制,意味着所有的导弹攻击预警系统已经联成一个环形防御整体。
“安加拉”亮相
俄航天部队除了积极建立新型军用航天平台外,还在研制更先进的运载工具,其中最受青睐的就是“安加拉”运载火箭系统。俄罗斯拟用“安加拉”取代“质子”火箭。
“安加拉”分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其性能将超过所有正在使用的同类型运载火箭,可把航天器送入低、中、高圆形及椭圆形轨道(包括地球静止轨道)以及飞向太阳系各行星的转移轨道。为了将不同的有效载荷送入不同高度的轨道,“安加拉”已经确定了几种配置方案,即“安加拉”1.1、1.2、3、5和5UOHB。其中“安加拉”1.1、1.2属于小型运载火箭,“安加拉”3属于中型运载火箭,而“安加拉”5、5UOHB则都属于大型运载火箭。除“安加拉”1.1外,其余均为二级火箭。它们所使用的上面级和捆绑的助推器数量不尽相同。
该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特点是:大力推行了通用化原则,保证具有统一的设计概念;采用模块式设计结构;采用先进的成熟技术;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公共芯级助推器。
赫鲁尼切夫国家研究与生产空间中心将“安加拉”系列称之为“新概念”火箭,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设计时采用了“真正意义上”的模块式设计结构。每种火箭都是在通用模块的基础上组装而成的。一级全部采用RD-19 1M型发动机,液氧/RG-1推进剂。二级采用RD-0124型发动机,液氧/RG-1推进剂,或是采用KVD-1M型发动机,液氢/液氧作为燃料。前者的真空推力为357吨,后者的真空推力为461吨。上面级根据不同任务需要,可以从“微风”KM、“微风”MCU、“微风”M和KVRB等几种上面级中选择。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不仅简化了研制与生产过程,还有效地降低了研制成本。
应用成熟技术也是降低研制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其第一级上安装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是“天顶”运载火箭第一级RD-170液氧/煤油液体箭发动机的改进型。第二级采用了“"能源”运载火箭芯级的低温氢氧火箭发动机。火箭的推进剂箱采用了与“质子”和“质子”M运载火箭推进剂箱相同的4.1米直径。能把有效载荷送入地球静止轨道的氢氧上面级与“质子”M运载火箭的通用。火箭的控制系统也是以“天顶”运载火箭的箭上计算机为基础,与“质子”M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通用。火箭头部整罩的直径可根据有效载荷的不同采用435米或5米两种,这也与“质子”M运载火箭相同。火箭尾舱尺寸、发射支架、加注泄放自动接头、快速装卸液压、气动/电气通道接头都实现了门通用化,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加注设备和液氢生产基地。
该火箭系统可以部分或完全重复。其一级公共芯级助推器即采用了可重复使用技术,是在返回式飞行器的技术基础上设计而成的,性能与非重复使用一级助推器相似。不同的是:当一级与二级完成分离动作后,一级公共助推器在反作用姿态控制系统与导航系统等的控制下,向普列谢茨克发射场飞行,最后借助旋转翼和吸气式喷气发动机等装置在地面上水平着陆。
“安加拉”1.1、12、3、5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高200千米、倾角63°的轨道)分别为2吨、3.7吨、14.1吨和24.5吨。“安加拉”3使用“微风”MCU上面级时,其地球静止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是2吨,地球静止轨道能力为0.9吨;使用“微风”M高沸点推进剂上面级时,其地球静止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是25吨,地球静止轨道能力为1.1吨。“安加拉”5使用“微风”M上面级时,其地球静止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是5.8吨,地球静止轨道能力为2.8吨;使用KVRB上面级时,其地球静止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是6.8吨,地球静止轨道能力为4吨。“安加拉”5UOHB的地球静止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8吨。
“安加拉”运载火箭按照为“质子”制定的方式在技术阵地上组装,以确保发射准备时间最短。该系列运载火箭有望在2003~2004年投入使用。俄罗斯航天兵官员2003年表示,他们不久将建立一个“安加拉”多用途太空火箭发射台,这在俄罗斯是史无前例的。尽管“安加拉”发射中心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发射第一枚火箭还不清楚,但是发射台的建设工作正在如期进行。
发展方向
航天活动领域的发展方向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发展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04年计划全面恢复卫星群。二是发展地球遥感系统,使其信息能为国防和国家安全利用。三是发展通信系统,主要方向之一是发展军民两用卫星,2006~2010年将使轨道群中的两用卫星达到50%。四是发展航天器发射装置。
目前,俄罗斯航天部队重点发展和使用的运载火箭是“质子”、“联盟”、“闪电”系列、“质子”M、“轰鸣”、“安加拉”和“起点”1号改进型。重点发展和使用的航天器是550千克重的地球遥感卫星、“对话”卫星、“安第斯神鹰”I航天器,600~800千克重的“流星”系列航天器,近3吨的“流星”3、GLONASS-M和GLONASS-K导航卫星以及用于俄国际搜救系统的“希望”。最近几年,航天部队将开始试验一系列重要航天设
备和综合系统,启动新一代用于导弹攻击和反导防御预警系统的雷达设备,建立新的现代化的宇宙空间监视系统设施。未来将优先发展导弹攻击、反导防御及空域监督预警系统等导弹太空防御系统中的信息装备,恢复导弹和核攻击通告系统。同时减少1/2航天器型号数量,增加卫星寿命,把航天器制造、使用、发射费用降低1/3~1/2。
预计在未来的五六年后,俄航天部队将恢复所有军用卫星,并将充分利用航天系统发挥部队和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