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 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 让世界看见你 无限可能 ▼
『缸』 缸,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并不陌生,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家户中可是生活必备用品,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储存生活用水,而农村则用途更广:除盛水外还可以储藏粮食、腌制咸菜、酿造陈醋等等,那时每个家户都有大小高低不同规格的水缸,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这些陶缸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城市中已几近绝迹,只有一些酿酒、酿醋企业还需订制这些传统的容器。
如今在山西壶关县的三家村还散落5、6家这样的手工作坊,依旧沿袭传统的工艺在面临关闭中艰难的生存,制缸工人非常辛苦,脏、累、苦交织在每年的清明到立冬之间,这些传统手艺随着时代变迁面临消失,不知还有多少人能把它传承延续下去......
▲制作大缸的原料,陶土通过机器来进行粉碎、加水、搅拌,这也是唯一能看到的电动机械化。
▲现场拍到的制缸工人。
▲进过粉碎和搅拌的陶土从天窗口输送进来,人工再翻掘一次。
▲第一步在专用底座上开始制做大缸的底部。
▲胳膊粗的泥条盘好缸的雏形。
▲旋转拉胚成型后继续叠加泥条。
▲泥条需要一节节连接。
▲旋转中需用蘸着泥水的麻丝抹平表面。
▲用专用的工具找好边缘斜角,以便干燥定型后继续下一道堆加衔接,一口大缸需要三次堆加才能达到要求的高度,并不是一次能完成的。
▲旋转中拉平缸壁的内外壁,好像拉胚师傅要用耳听来保证一致。
▲依旧很原始的传送动力是靠人工来运转,传输到另一头就是旋转的工作台,他与拉胚的师傅有着很默契的配合。
▲旋转中用木棍保证缸口的圆整。
▲第一节做好的缸体连同底座一起从作坊里抬出来进行晒干硬化。
▲两节缸体堆加后修整衔接部分,缸的高度有了变化。
▲经过拍打的缸壁有着独特的肌理和花纹,还需用泥巴修补瑕疵和缝隙。
▲休息一下吃早饭。
▲饭后歇息中迷茫的眼神。
▲开始调配上釉的原料,好像是一种含有锰的化工材料。
▲上釉的工序很简单,就是用水瓢和铁桶淋浇缸体内外。
▲里面够不着的地方需用木棍绑着布条涂刷。
▲刷过釉高低不同的缸体在烘干坊里烘干。
▲从烘干坊中拉出缸体装车进窑。
▲码窑,看看窑里内部的情景,不知一次能装多少口大缸。
▲一口大缸非常沉重,需要很多的人齐心协力才能码放到位。一座缸窑要堆放多层,需要48小时的连续烧制方能出窑。
▲封口开炉,烧窑师傅每隔半小时就要添加一次煤炭,现场窑口的温度很高,拍这张照片我也是汗流浃背,好辛苦哦!
▲等待开窑的喜悦,身后的小马蹄表可能是保证每次添煤的时间。
▲一口口大水缸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工序虽说不是很复杂,却是很辛苦啊!
▲但愿这门传统的技艺也能得到社会的关注,能完好地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