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傲世九天 于 2013-2-27 00:24 编辑
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3月底,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8.89亿,2011年第一季度增长了3000万。根据最近的增长率推算,我国的手机用户总数将在今年5月底超过9亿。手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受利益驱使,一些犯罪分子开始向其伸出了罪恶之手,手机网络诈骗就是黑手之一。本文通过手机网络诈骗犯罪的种类、特征分析,归纳观点,以期预防此类案件发生。
一、手机网络诈骗形式
通过手机网络实施的诈骗犯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网络虚拟或隐瞒事实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此类犯罪嫌疑人具有可不亲临现场的间接性特点,其形式呈现出多样化。
1、手机短信诈骗。一是以某公司庆典抽奖为由,称获取大奖,之后索取各种费用;二是称有海关罚没走私品可低价邮购;三是假称提供六合彩特码;四是虚假招聘广告;五是销售违禁物品,如贩卖假证、枪支弹药、出售高考试卷等违禁物品。此类诈骗也是手机网络诈骗的主要方式。
2、利用手机编造突发事件诈骗。通常犯罪分子通过某种途径获知受害人家里或者亲友的电话,谎称出事需要钱,并马上汇到指定帐户,结果被骗。
3、利用手机网络散发色情、迷信、赌博等消息诈骗。此类诈骗的特点就是“露一隐十”,让信息的接收者产生求索欲望。由于短信发送者或者手机联系者事先有严密的安排,被害人一旦上钩,就会一步一步地向特定的帐户充值交钱,上当受骗。
4、利用手机等多种手段结合的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机关、银行工作人员等告知受害者其银行卡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了,并会热情地向受害者提供“公安机关金融犯罪部门”报警电话……最后将受害人银行卡上的资金转账,成功实施诈骗。这类诈骗犯罪远远超过了手机网络诈骗的范畴,但其利用的手段仍是通过手机网络进行的。
此外,还有利用手机网络进行征友、征婚、捐募、生意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诈骗。
二、手机网络诈骗的特点
1、范围非常广。犯罪分子流动作案,涉案范围覆盖全省全国,甚至跨国。
2、高隐蔽性。犯罪分子钻了手机“实名制”的空子,往往很难凭手机号码来找出使用人的真实身份。
3、取证难。手机短信诈骗由于地域跨度大,无明显犯罪现场,加上犯罪嫌疑人一般使用不记名卡,所以案件取证难度较大。
4、成本低,犯罪工具简单。一个短信群发器、一台电脑、几部手机,这就能成为犯罪分子的“生财工具”。
5、社会危害性极强,极其广泛。近年来手机网络诈骗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区,且案值惊人,已经成为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新问题。今年3月,我市一市民就被骗现金600多万元。
三、如何预防手机网络诈骗
1、加紧制订“手机实名”制度。此举可有效控制犯罪分子异地买卡、继续实施犯罪的势头,对遏制手机网络诈骗和“垃圾信息”的泛滥产生奇效。
2、加强自我防范。短信诈骗几乎都要求被害人向指定银行帐号内汇钱,所以在汇钱前先由银行工作人员帮忙查询一下,该帐号属于哪个地方,如果短信说是广州某公司,但帐号却是安徽的,那就该多多留心。
3、消除盲目贪利心理。诈骗案件受害者本人的“贪心”和“邪念”是诈骗得逞的重要原因。受骗人有了“占小便宜”的念头,诈骗就成功了一半。
4、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大型移动通信服务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必须落实诈骗类短信过滤技术措施,从源头上减少诈骗事件的发生。
5、加强宣传防范。目前,很多受害者没有相关的法律意识,不知道对这类陷阱该如何处置,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来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打击手机网络诈骗犯罪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