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龙城玩家网论坛-户外求生-文玩鉴赏-太原论坛-山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用百度帐号登录

只需两步,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807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考资料:《ZTZ-98主战坦克专辑》全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8:0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转载自王辉先生《ZTZ-98主战坦克专辑》一书,鸣谢。


研发经过


  1970年底,曾经雄心勃勃打算摘取中国第二代主战坦克桂冠的122中型坦克(试验样车)在经历了3年多的发展后,由于无法突破技术颈瓶的制约,最终导致冲刺二代主战坦克的目标以失败而告终。直到文革结束前的数年间,中国主战坦克的发展步伐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装甲部队正在对其第二代主战坦克进行着不断的改进,并在苏联T-64和T-72主战坦克的刺激下,纷纷加快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步伐。此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的坦克工业还仅徘徊在修修补补上,逐步与世界水平拉开了距离。


  1977年2月,在抖落了文革的重负后,看着自己手中已经落后于北约和苏军近15年的装甲力量,陆军首次向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呈报了新型主战坦克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在上级的要求下,军工部门随即展开了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1978年4月,国防科工委和五机部在山西大同召开了“784'’会议,讨论了第二代(以后改称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方案,重新提出了新型第二代主战坦克的研制目标,并对战技指标进行了论证。会议决定,新二代坦克以德国的“豹”2坦克为起点,主要作战目标是苏军的T—72坦克。会后,五机部成立了会战总指挥部,任命了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掀开了中国坦克工业自文革后的首次会战高潮。


  经过协作攻关后,1979年3月,617厂和201所研制成功了代号为1224的新型坦克论证性底盘试验样车。该车安装有120毫米火炮、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摩擦减震器和MB8V331TC41型发动机,总装成功后立即投入试车,主要目的是为了考核从德国引进的MB8V331TC41型发动机、辅助系统以及考核行走装置、总体布局和整车的总体性能。随后,617厂和201所又研制了代号为1226和1226F2的两辆试验样车。这两辆试验样车的外形相同,除安装了与1224试验样车相同的120毫米滑膛炮外,无论是在坦克外形上还是在车体结构上都与1224试验样车有很大的不同,其战斗全重分别为45.3吨和45.8吨,车全长为9,947米(炮向前)。两辆样车的区别是动力装置系统不同,1226试验样车安装的是636厂生产的 8V165型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的功率为736千瓦 (1,000马力);1226F2试验样车安装的是616厂生产的12V150型发动机,该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也为 736千瓦(1,000马力)。两种试验样车的动力传动装置均为纵置式,可整体吊装,给保养车辆带来了很大方便。另外,两辆样车均采用了由617厂研制的液力机械综合变速箱。该变速箱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操作轻便,加速性和转向性能较好。悬挂装置采用了扭杆弹簧和液气缸筒复合悬挂,具有很好的减震性能。由于行走系统采用了6对小负重轮和挂胶履带,与以往的坦克相比,两辆试验样车的通行性和行走系统的寿命有明显的提高。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如何在坦荡的三北地区防御和阻击北方随时都会压下来的重装集群,对于兜囊窘陋的陆军而言是个大伤脑筋的问题。借着和北约国家建立不久的准盟友的关系,我国曾考虑尝试引进德国的“豹”2坦克作为陆军装甲部队主战装备,一时间,军方的高级领导和工厂的技术人员成了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的常客。但在综合了全面的考虑后,我们最终还是决定在消化吸收“豹”2坦克的技术基础上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战坦克。因此,在设计1224、1226、1226F2试验坦克样车的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德国“豹”2坦克的许多设计思想。


  1226和1226F2试验坦克样车采用了焊接式炮塔,弹舱设置在炮塔的尾部,坦克乘员为4人。在采用许多新技术的条件下,试验坦克样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次性研制成功,同阶段的部件研究工作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使我国坦克的技术发展和技术储备有了新的实践和积累。


  1981年,80式坦克被指定为二代主战坦克, 1224、1226和1226F2试验坦克样车实际上便成了我国三代坦克的前期预研样车。


  80式坦克成为二代坦克之后,我军工部门把三代坦克的论证工作提到了首要议程。但不久,由于在论证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思想而产生了意见分岐:第一种设计思想主张在苏军T-72主战坦克的基础上研制三代坦克,其依据是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T-72的技术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新型坦克对我国数十年的坦克工业体系无需做较大的调整。该方案为3名乘员坦克,125毫米火炮、装弹方式为自动装填。第二种设计思想主张另起炉灶,以研制新型坦克为契机,彻底摆脱苏式体系。按照第二种设计方案,新型坦克采用了类似于以色列“梅卡瓦”坦克的设计风格,动力室前置,120毫米主炮、半自动装弹机,动力系统为大功率柴油机或燃汽轮机,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坦克设计思想。由于两种设计思想各不相让,分歧较为严重
,导致了三代坦克项目论证工作的暂时中断。
1984年7月,在统一了设计思想后,重新召开了由军方和研制部门(201所)共同参加的三代坦克战术、技术指标补充论证会,会议决定采用类似于T-72主战坦克的整体设计方案,并任命祝榆生为总设计师。1986年夏,该项目由总参与国防科工委联合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给予“三代坦克是装甲兵2000年后的主要装备”。在国家“七·五”计划中,三代坦克被列为武器研制重点项目,“八·五”期间被列为军队四大重点装备项目之一。


  1989年春,总参装甲兵部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签订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第一阶段)合同书。来年初,617厂生产出了首辆三代坦克试验样车,并进行了工厂定型试验。1991年,经充分的论征后,三代坦克论证与分析组对三代坦克的战技指标由40余项增加到70余项,这对提高和完善三代坦克的作战性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2年,617厂又生产了4辆三代坦克样车。1993年,相关部门就三代坦克炮塔正面防护系统三步指标项目召开了技术会,会上决定,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将三代坦克炮塔的正面防护从二步指标(600毫米)提高到三步指标 (700毫米)。


  1994年,总参兵种部和兵器总公司先后召开了两次“三代坦克火控系统研制方案评审会”。同年8月,在南方某地,2辆三代主战坦克初期样车进行了湿热地区的适应性摸底试验。试验中,2台车共行驶了3,800公里,发射各种炮弹200余发,完成试验项目16项。9月,在北京坨里和槐树岭地区又对三代坦克进行了可靠性摸底试验和潜渡试验。1995年—1996年,3辆三代坦克初期样车在黑龙江塔河县北方试验场进行寒区摸底试验。1996年初,兵种部三代坦克型号办在包头召开设计定型协调会。5月,617厂开始了三代坦克正式样车的总装工作。12月3日,在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试验场隆重举行了三代坦克正样车的交接仪式,三代坦克从此正式由工程研制阶段进入设计定型阶段。


  12月底,我试验部队迅速将三代正式样车中的 4辆调往塔河进行寒区适应性试验。在近2个多月的试验中,4辆样车累计行驶6,900公里,共完成了近20余项试验项目。1997年底,三代坦克的正样车再次进入塔河试验场,进行寒区试验,4台样车累计行驶20,000公里,完成试验项目近30余个,发射各种炮弹760余发。


  到1998年底,在经过了5年的试验和部队试用后,三代坦克终于完成了设计定型任务。经检测,三代坦克在火力、火控、装甲防护性能以及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上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由于三代坦克被指定为“9910工程”(国庆阅兵)的重点车型,时间任务紧迫,在有关部门的不断努力下,1998年底,三代坦克通过了鉴定定型,并小批量生产参加“9910工程”。1999年10月1日,在万众瞩目的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公开露面的 98式主战坦克接受了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在近10余年的研发过程中,三代坦克共耗资数亿元人民币,参加阅兵车的单价为1,600万元(约合190万美元),创下了国产坦克造价的新高,这意味着,如果装备一个装甲师(按照300辆主战坦克计算)的话,光主战坦克的采购费(全装备状态)就将高达50亿元。但与国外同等技术水平的主战坦克相比,其造价相对还是比较低的。


  在完成了98式主战坦克的设计定型后,科研部门又在该坦克的基础上,加紧研制98改进型主战坦克。与98相比,98改进型的综合性能上又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整车的可靠性。2001年底,首批40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98改进型主战坦克开始试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甲部队,尽管数量不多,但标志着我们终于接近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标准。


  98式以及98改进型主战坦克是我国在经过多年坦克科研并适时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利用高新技术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主战坦克。它具有强大的火力、坚固的防护力、先进的火控系统和较好的机动力,能与美军的M1A1/A2、德军“豹”2A5/ A6等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相抗衡。


整体布局


  由于在98式主战坦克的设计中借鉴了T—72的许多设计思想(这从98式坦克的外形上就可以看出,尤其是坦克底盘),所以整体看上去,98式就象一辆放大版的T-72。但底盘要比T-72坦克长得多(几乎长了近1米),从负重轮的分布位置来看,如果按照T—72坦克负重轮的分布情况,在98式坦克上安装第7对负重轮也丝毫没有问题。与我军过去的坦克相比,98式主战坦克的炮塔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改传统的鹅卵式铸造炮塔,改用焊接结构的炮塔正面与M1系列坦克有许多相似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8:09:39 | 只看该作者
从坦克的布局上看,98式坦克仍然采用了传统的布局方式:驾驶室前置、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后置。车体采用装甲钢焊接结构,由首部、侧部、尾部、底部以及风扇隔板、动力舱隔板和动力舱顶盖组成,车体首上装甲板上焊接有一对带弹性卡锁的牵引钩、两个前灯防护支架,两块倾斜装甲板之间以及塔下装甲板、侧装甲板、底装甲板均焊接在一起。车体两侧翼子板上固定有外组燃油箱、燃料供给管路、备品、工具附件箱以及外机油箱,车体尾部支架上固定有两个备用油桶。

  坦克驾驶员位于坦克车体的前部中央,驾驶室上方配有一扇单扇舱门,舱门前的镜室内装有1具昼用单倍潜望镜和2具潜望镜。此外,驾驶员还配有 1具被动式(微光)双日夜视潜望镜,夜视距离为200米。

  在车体首上装甲板内侧,布置有驾驶员舱门螺杆式关闭装置和92式辐射与化学探测器以及滤毒通风装置。驾驶舱右侧布置有右燃油箱和弹架油箱,左侧有左燃油箱、驾驶员检测仪表板、蓄电池组以及电气设备,后面是自动装弹机的旋转输弹机。

  驾驶室内设有驾驶员座椅,座椅前面底部装甲板上安装有操纵杆,右前方有油门踏板、燃油分配开关和预压泵开关,在启动发动机时,驾驶员必须将燃油分配开关置于通位,并接通预压泵。驾驶员的右边有变速操纵档位选择器,选择器上有两个手柄,一个是方向选择手柄,一个是单位选择手柄。在驾驶员的左边还有手制动操纵手柄,在其附近还安装有各系统的电气操纵系统。

  战斗室位于坦克车体中部,炮塔前部中间安装有火炮,火炮右侧安装有并列机枪。炮塔内有2名乘员(车长和炮长),其中车长位于炮塔内火炮的右侧,在车长舱盖的四周设有5个观察镜,指挥塔前方安装有1具周视瞄准镜,在周视瞄准镜的后面和车长舱盖右侧各有1个高射机枪枪架;炮长位于火炮的左侧,炮长舱盖前面有一具观瞄镜。

  动力传动室位于坦克后部,在动力室和战斗之间用装甲隔板隔开,动力系统可以整体吊装,局紧凑,与以往的坦克相比,98式主战坦克的战室内加大了使用空间,为日后安装更大口径的坦克炮保留了余地。

武器系统

  早在7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就展开了大口径坦克炮的研制工作,先后研制成功了120毫米、125毫米、130毫米等多种大口径坦克炮。在确定究竟选用那种口径的坦克炮作为三代坦克主要武器的问题上,最初曾有120和125毫米两种火炮之争,后经过了反复的比较分析后,三代坦克项目力、最终决定在98式主战坦克上安装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从实际情况看,120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的性能并不比 125毫米坦克炮逊色,甚至在一些性能上还优于125毫米坦克炮。但是98式坦克在设计时参考了苏式T— 72坦克的许多设计特点,并直接借鉴了该坦克上的自动装弹机,这主要是为了大幅缩短坦克的研制周期。因为如果重新研制结构复杂的新型自动装弹机,在增加坦克设计难度的同时,坦克的整体设计还要作较大的修改。再者,由于120毫米坦克弹药为整装式结构,这就意味着与其配套的自动装弹机的体积不会太小,也同时给在炮塔内的安装划定了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目前在西方国家第三代主战坦克巾安装有自动装弹机的只有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和日本的90式坦克,这两种坦克均采用了结构复杂的炮塔尾舱式自动装弹机。我国在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炮塔内安装了半自动装弹机,尽管提高了射速,但是单从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庞大的炮塔上就可以了解其内安装的半自动装弹机的体积和复杂程度。

  从防护上讲,虽然西方坦克大都实现了弹药隔舱化,但是在战场上采用尾舱式炮塔的坦克的生存能力不见得就比炮塔吊篮式自动装弹机的坦克高多少。因为单从弹药被命中的几率来看,将弹药布置在炮塔上的坦克要高于将弹药布置在车体内的坦克。另外,随着整装弹药重量的不断增加,造成装填手的工作负担不断增大,以目前坦克炮向大口径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在坦克上实现弹药的自动装填已经成为必然。

  我国前后发展了120毫米和125毫米反坦克弹药,前者采用了整装式结构,后者采用了分装式结构,125毫米火炮早在1985年就研制成功,经过不断的改进,定型后的125毫米火炮的膛压已经高于 120毫米火炮。这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我国在坦克发展过程中设计思想的变更。再换句话说,从三代坦克论证方案定型之时,也就决定了120毫米坦克炮无缘于三代坦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8:10:05 | 只看该作者

  在我国坦克工业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的坦克设计思路始终都是建立在吃透苏式坦克的基础上发展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坦克(从59、69、79、80/88)总是浑身上下洋溢着那么一股“T”味儿。另外,由于在自行研制主战坦克的过程中另辟途径的几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所以为了保证研制98式坦克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吃透T-72作为技术依托,也不失为一种稳妥的做法。在98式坦克十几年的研制过程中,随着战技指标的不断提升,最终定型的三代坦克已经较最初的设计发生了质的变化,作战对象也由最初的T— 72转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及其改进型)。令人可喜的是,以98式坦克为契机,具有中国特色的坦克设计思路已经日臻成熟,随着98式改进型主战坦克的入役,继1960年以后,我军装甲部队的技术水平再次与欧美站到了同一个台阶。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98式坦克的武器系统,最终安装在98式主战坦克上的是一门ZPT-98型50倍口径的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火炮主要由炮身、热护套、带半自动装置的炮闩、摇架、耳轴、防危板、反后坐装置、高低机、抛壳机和工具附件等组成。该炮采用多种新技术、新工艺,炮身采用高强度PCrNi3NoV,使身管的设计强度进一步提高,炮口动能比俄罗斯2A46M-1型125毫米火炮提高了近45%,比“豹”2A5和M1A1/A2坦克上的Rh- 120型120毫米火炮高近30%。由于对身管实施了液压自紧技术,从而满足了高膛压火炮身管强度问题;为了提高身管的耐烧烛磨损寿命,火炮采用了全膛镀铬新工艺(内膛镀铬身管长6,412毫米),使其寿命达到700发穿甲弹的水平,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为了提高热防护效率,身管上安装了双层铝板气隙式热护套,热护套的用途是为了防止火炮身管受阳光照射、风吹雨淋或者由于外界的冷热影响对身管各侧面作用不均匀而引起的火炮身管变形,可提高火炮射击时的命中率。

  ZPT-98型坦克炮上的热护套为双层铝板结构,由5段组成,各段不能互换,每段都有特种橡胶支垫,并由钢带卡箍固定在火炮身管的凸台上,以防止火炮射击时前后移动。热护套的上方凸缘用螺钉固定,下方有漏水孔。经检测,该热护套的防护效率为70%。

  ZPT-98型火炮的炮身由身管、炮尾、连接筒和抽气装置组成。其中身管内部由药室和直膛两部分组成,中间以坡膛连接,构成炮膛。药室用以装填炮弹,直膛使弹丸在火药气体的作用下获得适当的速度。在炮身中部安装有抽气装置,抽气装置的用途是在火炮发射后以气室内滞留的火药燃气泄出的引射作用抽吸排除炮膛内的火药气体,从而减少坦克战斗室内有害气体的危害。抽气装置为同心式结构,在身管上装有8个向前倾斜的喷嘴,它既是进气孔,也是喷气孔。当火炮发射时,弹丸通过喷嘴后,一部分火药气体通过喷嘴进入储气筒内,直到弹丸脱离炮口,膛内压力急剧下降到与储气筒内的压力平衡为止。当炮膛内的压力继续下降时,储气筒内的火药气体便由喷孔高速喷入炮膛,高速气流的后面形成低压区,因而将炮膛内火药气体引射到炮膛外,它不仅能将火炮内的火药气体抽出,还能抽出坦克战斗室内的火药气体,既防止在战斗室内形成火药气体烟雾,又能防止形成炮尾尾焰。

  与俄罗斯的2A46M—1(“轻剑-3”式)125毫米滑膛坦克炮一样,ZPT-98型坦克炮的炮闩也为横楔式,由冲杆弹簧式半自动机控制,炮闩上装有机械和电动式的双功能击发系统。火炮的反后坐装置采用下置式,由带液量调节的筒后坐节制杆式驻退机以及带针形杆复进节制器的三筒液气式复进机组成。火炮的药室长880毫米,正常后坐距离为280毫米~320毫米,最大后坐距离为330毫米。火炮身管质量为2.02吨,炮闩质量为72公斤,回转部分质量为2.6吨。火炮身管的抗弯强度为4320牛/米,厚度公差为0.6毫米,工艺加工弯曲度为0.7密耳,自由误差为0.18密耳。射击精度比俄式2A46M-1“轻剑—3式”火炮提高了25%。

  ZPT-98型坦克炮的摇架呈箍形,底座长1,500毫米,底座上设有两条后坐滑轨,前滑轨为铜质环形衬筒,衬筒与火炮身管之间的安全膨胀间隙为0. 3~0.9毫米,用于补偿身管射击时产生的热膨胀量。间隙大小由3个间隙调节装置调整。后滑轨由位于炮尾环和摇架上的轨道支架构成。可快速拆卸的摇架颈部由4个螺栓固定。

  楔形半自动炮闩设在火炮上方,开闩力为245牛。车内加装一个驻退器和复进机液量可见控制装置,可在火炮不进行人工后作情况下检查液量。另外,在火炮炮口端面装有前瞄准镜垫片,炮长借此可在车内迅速调整火炮。根据需要,火炮可用电点火装置、电击发和机械式手动击发射击。

  经严格的测试,ZPT-98型125毫米坦克炮的总体结构紧凑,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另外,该炮可前抽更换,更换可在1小时内完成,极大的缩短了更换炮管的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8:10:40 | 只看该作者
98式主战坦克配备的弹种包括采用半可燃药筒的(使用新型太根发射药)钨/铀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破甲弹和尾翼稳定多功能杀伤爆破榴弹,弹药基数为41发,其中22发布置在自动装弹机的旋转输弹机内,19发放置在战斗室的各弹药箱内。在发射第三代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80米/秒),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而最新的特种合金穿甲弹在该距离上的穿甲厚度可达960毫米以上,其弹芯长径比为30:1。为了进一步强化反坦克作战能力,98坦克配备的多功能爆破榴弹为增强装药的高爆型,其威力较大,的仿俄罗斯斯维尔河/反射9K119型(西方名称AT-11“狙击手”)激光驾束制导炮射导弹系统。            

  斯维尔河/反射9K119式导弹系统是前苏联/俄罗斯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激光制导炮射导弹系统,北约称之为AT—11“狙击手” (Sniper),其导弹型号为9M119,激光制导弹药全备弹型号为3yBK14。斯维尔河炮射导弹系统主要装备于T—72B主战坦克和T—72C出口型主战坦克,而反射炮射导弹系统主要装备于T—80y、T—80yⅡ、T—72BM和新型T—90主战坦克。这两种导弹系统集激光驾束制导、高能火箭发动机和新型战斗部技术于一体,使炮射导弹技术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导弹飞行速度高达800米/秒。斯维尔河/反射9K119式导弹系统于1984年开始装备部队,目前仍在生产。

  这两种炮射导弹系统由炮射制导弹药、火控系统和发射平台等部件组成,3yBK14式炮射导弹系统是一种分装式弹药,由9M119式导弹、药筒和一个定位塞组成,适且于坦克自动装弹机的上下输弹架。发射时,这两部分在炮膛内组合后利用抛射药将导弹推出炮管。导弹在飞离炮口安全距离处打开尾翼和前面的控制舵,再点燃续航发动机使导弹加速飞行。

  导弹采用了激光驾束制导,弹底部有一环形光孔,可接收激光编码信号。炮射导弹发射后,两组弹翼展开,一组用于稳定,另一组用于控制。该导弹将沿着坦克上发出的对准目标的编码激光飞行,光束的频率可绕通道在不同的扇形区域进行调制。导弹偏离时,安装在导弹上的制导系统就会调整它的飞行,使其回到波束中心处,直至命中目标。

  斯维尔河/反射9K119式导弹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极高的飞行速度,最大飞行速度达800米/秒,平均速度500米/秒。如此高的飞行速度通过较高的发射初速(300米/秒)和带有高燃速、高能量的固体推进剂的发动机所获得。飞行速度的提高带来一系列优点,如到达最大射程处的飞行时间缩短到8~ 10秒,从而减少了射手瞄准目标的时间和降低了遭受反击火力攻击的危险,同时还提供了反直升机的可能性。该系统较高的飞行速度加上T—72系列和 T—80系列坦克较为先进的稳定系统,可使其具备在行进间发射的能力。由于该导弹的长度远小于9M 117式导弹,因此可利用坦克的自动装弹系统装填:该系统的有效作战距离为100米~5,000米,其中最小作战距离估计是引信的安全解除保险距离。

  9M119式炮射导弹战斗部结构独特,侵深与直径比约7:1,能侵彻700毫米厚的装甲。由于该弹的弹体较短,因此采用串联战斗郎的可能性不大。该弹可能采用单级空心装药结构,但能利用导弹头上风帽的高速冲击动能将反应装甲击毁,从而为主装药侵彻主装甲扫清道路。

  经过改进后,新型的炮射系统在98式主战坦克的炮长瞄准具内装有激光发射机,具有较K的发射装药,因而全弹质量增加,该弹可针对某种攻击情况(如静止发射攻击),选择较复杂的飞行轨迹,低空飞行对付日标。

  98式主战坦克一般配备4枚炮射导弹。从火力上讲,98式主战坦克可在有效距离上(2,000米~ 5,000米)击穿世界上所有现役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前装甲。为了进一步强化反坦克作战能力,98式坦克配备的多功能爆破榴弹为增强装药的高爆型,其威力较大,足以使当今的主战坦克丧失战斗力。

  在98式坦克上装有一部仿俄罗斯的机电一体化的自动装弹机,该系统由旋转输弹机、弹匣提升机、推弹机、药筒底壳抛出机构、火炮电机闭锁器、记忆装置、自动装弹机配电盒、装弹操纵台、自动装弹机操纵台、弹量指示器和全套电气系统安装件组成。

  旋转输弹机安装在坦克车体底盘上,由构架、电力机械驱动装置、底板、带门的出弹口关闭装置、闭锁器、手驱动装置、座圈装置和弹匣组成,用于储存炮弹,并将炮弹送到出弹口。输弹机的构架为焊接结构,由带支架和支座的外环和内环组成,内外环之间用管连接,内储存有22个弹匣,分装式弹药水平放置在弹匣内,弹丸在发射药筒的下方。

  构架用螺栓固定在旋转输弹机座圈装置的上座圈上,用5个安装在车体底甲板上的支撑滚轮支撑。

  座圈装置用来保证旋转输弹机旋转,是输弹机的主支座。该装置由带滚珠筒(滚珠置于滚道上)、带齿圈的上座圈和下座圈组成。滚珠筒上有一个孔,上座圈上有22个孔,供闭锁器闭锁旋转输弹机构架。为了防尘和防污垢,上座圈上的孔用带卡箍的胶垫密封。下座圈固定在底甲板上不动,滚珠筒靠拨动装置与炮塔相连接。在闭锁状态下(旋转输弹机闭锁器杆被推出),底板和滚珠筒与旋转输弹机机构闭锁,并与炮塔一起相对于下座圈旋转。当旋转输弹机处于开锁状态时,旋转输弹机构架相对于滚珠筒在滚珠上转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8:11:14 | 只看该作者
电力机械驱动装置用来使旋转输弹机构架转动,其位于输弹机的底板上。电力机械装置是一个带弹簧保险连接器和电动机的四级筒式减速器。减速器的下输出齿轮与上座圈的齿轮啮合,上齿轮将旋转传给固定在减速器齿轮箱上的记忆装置的输出轴。

  弹匣的用途是贮放各种炮弹。它由焊接在一起的槽和筒、弹簧锁扣和开锁扣的轴组成。槽和筒与位于火炮尾部的输弹槽一起,是推送弹丸和药筒的导向器。药筒放在筒中并用锁扣和扇形卡板固定防止其窜动。

  槽上装有锁扣,供弹头定位和固定之用,锁扣共有4个,分别用来固定导弹、杀伤爆破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次口径穿甲弹。扇形卡板与锁扣共同将弹丸保持在槽内。

  弹匣装在输弹机中构架支架和支座之间。弹匣管上焊有吊钩,弹匣提升和下降时就是靠抓住吊钩来保证的。

  锁扣应安装合适,补弹时能使弹丸和药筒通过,并将它们固定在弹匣内。炮长欲取出弹丸时,必须用手握住拉臂使轴转动将锁扣打开;欲取出药筒时,必须打开锁扣。为了方便起见,这些工序均可在车长和炮长位置上进行。

  自动装弹机工作时,当拉臂碰上弹匣提升机构左导向器内侧的挡铁时,用来固定导弹、杀伤爆破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次口径穿甲弹弹丸的锁扣被轴打开;当固定药筒的锁扣碰上右导向器的挡铁时即被打开。

  底板将输弹机盖住,同时又是战斗室的底板。它是一种焊接结构,由圆环和带弹匣出弹口的冲压板组成。底板用螺栓固定在滚珠筒上,旋转输弹机构架的支架上的支撑滚轮是底板的辅助支座。

  为了在高度上将底板相对于支承滚轮(在旋转输弹机出弹口处)校平,底板与弹匣提升机构的支架用两个拉紧装置连接。

  旋转输弹机闭锁器的用途是根据弹匣数是转动角度的倍数(一个间距)时,将输弹机弹匣相对于炮塔闭锁,以保证弹匣处在出弹口内供弹匣提升机构的抓钩将其抓住的位置。

  闭锁器装在座圈装置的滚珠筒内,并在弹簧的作用下不断地将带构架的上座圈相对于带底板的滚珠筒进行闭锁。松开闭锁器的闭锁时,可使用电继动器或手传动装置。

  为了衰减旋转输弹机闭锁时产生的惯性质量的动能,滚珠筒内有闭锁器缓冲器。为了防止尘土通过筒上的孔落入闭锁器,闭锁杆用橡胶皮碗密封。

  旋转输弹机出弹口关闭机构的用途是防止异物掉入输弹机,该出弹口关闭机构位于旋转输弹机出弹口内,由带弹簧的鱼鳞板、轴和转臂组成。在弹匣提升机构抓钩处于起始位置时,鱼鳞板将旋转输弹机出弹门盖住。当抓钩向上运动时,鱼鳞板在弹簧作用下形成垂直状态并一直保持到抓钩返回到原始位置为止。当抓钩返回到原始位置时,鱼鳞板在抓钩的作用下被闭锁。

  旋转输弹机手驱动装置的用途是在松开手动驱动装置闭锁器后用手驱动输弹机构架。它由旋转输弹机闭锁器手操纵装置和专用的旋转输弹机手驱动装置组成。

  旋转输弹机闭锁器手操纵装置装在旋转输弹机的底板上。它由握把、钢索和导向滑轮组成。钢索一端固定在握把上,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输弹机闭锁器拉臂上,并借助弹簧始终处于拉紧状态。

  旋转输弹机手驱动装置与旋转输弹机闭锁器手操纵装置一起固定在输弹机滚珠筒上。它由握把、棘轮机构和锥齿轮减速器组成。手驱动装置的输出齿轮与上座圈齿圈啮合在一起。

  弹匣提升机构固定在炮塔后部的两个支架上,由弹匣提升支架、抓钩、两条传动链、减速器、手操纵装置、闭锁装置和接触装置组成,其作用是将弹匣提升到推弹线或补弹线上,然后将其返回原始位置。

  弹匣提升支架由两个导架焊接而成。在导架中有凹槽,传动链沿凹槽在滚轮上移动。弹匣提升机构支架内安装有开锁挡铁:左导架上的挡铁供固定弹丸的锁扣开锁,右导架上的挡铁供固定药筒的锁扣开锁。支架下部焊有抓钩夹持器挡板。

  抓钩由带钩齿的体、夹持器、两个叉架、挡铁、凸轮、弹簧和销轴组成。抓钩向上运动时,用其钩齿抓住弹匣,并使凸轮保持不动,凸轮被弹簧压紧。抓钩向下运动时,当夹持器碰到弹匣提升机构的挡板和弹簧压缩后,凸轮松开弹匣。锁轴的用途是当抓钩接近推弹线时提升弹底壳挡铁。

  为了使抓钩在弹匣提升机构支架的导槽内移动,装有两条开路式(非封闭式)板状滚子传动链。传动链由减速器链轮带动。

  减速器是三级减速器,带外啮合式直齿正齿轮,弹性保持件及两个驱动链轮。减速器由可逆电动机带动。

  闭锁装置安装在减速器输出轴上。它由电磁闭锁销和闭锁盘组成。电磁闭锁销在弹簧的作用下进入闭锁盘凹槽,可将抓钩及弹匣固定在下列四种位置中的任一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8:11:48 | 只看该作者
原始位置(抓钩在下部位置不能抓住弹匣,此时可保证旋转输弹机自由转动);旋转输弹机补弹线位置;弹丸推送线位置;药筒推送线位置。

  接触装置装在减速器齿轮箱内,它的用途是保证微动转换开关开始动作,以便接通或切断闭锁装置电磁闭锁销和向自动装弹机控制电路传递信号。接触装置由减速器输出轴借助一对直齿正齿轮带动。在齿轮上装有仿形板。工作过程中,仿形板的凸起部挤压相应的微动开关。

  弹匣提升机构手驱动装置位于弹匣提升机构支架的右侧,它由带压杆的握把、链传动器、闭锁盘、定位器、拉臂、电磁闭锁销操纵装置组成。

  带压杆的握把有两个位置:行军位置和工作位置。在行军位置时,握把定位器进入闭锁盘的某——个孔中。在工作位置时,当按下压杆时,握把定位器就从孔中拨出。闭锁盘在弹匣提升机构的支架卜固定不动。

  弹底壳抛出机构的用途是收集退出炮膛的弹底壳,并将其抛出坦克外。弹底壳抛出机构由收集器、收集器传动装置、弹底壳挡铁、抛壳窗和抛壳窗驱动装置组成。

  收集器的用途是收集从火炮膛退出的弹底壳。它由活动关节固定在火炮防危板上的框架、收集器、固定在收集器上的支撑盘和钩齿、位于管上的板形扭杆和电磁闭锁器组成。当扭杆拉起使框架成行军状态时,钩齿用与火炮防危板相连的连杆支撑。

  电磁闭锁器的用途是在抛壳之前,在框架升起过程中支撑钩齿,为了从抛壳窗抛出弹底壳而松开钩齿。

  收集器传动装置由带齿杆的蜗轮减速器、扭杆连接臂和拉杆组成。

  减速器电动机用弓形板保护。接触装置位于减速器箱体内。接触装置由减速器轴借助一对直齿轮带动。

  被动齿轮与仿形盘制成—‘体,仿形盘上装仿形板。工作过程中,仿形板挤压相应的微动开关,以保证向自动装弹机控制电路内输入框架升起和放下的信号。

  弹底壳挡铁的用途是弹底壳从炮膛抽出后将其阻留在收集器中。挡铁活动关节式地固定在火炮防危板上,在原始位置,挡铁被位于框架上的闭锁器闭锁。弹底壳挡铁中装有用于显示收集器中有无弹底壳的电动按钮。

  挡铁在原始位置被位于弹底壳抛出机构框架上的闭锁器闭锁。用环将闭锁器拉起后,弹底壳挡铁可用手动提升。

  抛壳窗和抛壳窗传动装置的用途是保证将弹底壳抛到坦克外。

  抛壳窗盖关节式地固定在炮塔顶甲板上过连接臂系统与蜗轮减速器连接。

  减速器安装在焊于炮塔上的支架上。

  弹底壳抛出机构的工作 炮弹发射后,被抽出炮膛的弹底壳落到收集器中,并靠接盘支撑着。在下一次装弹过程中,当火炮闭锁在装填角之后,盛有弹底壳的框架提升到对着抛壳窗口的位置。抛壳窗口盖被打开,电磁闭锁器的销使抓钩齿解脱,钩齿将弹壳抛出后,抛壳窗口盖关闭。

  当将框架下降到原始位置时,带延伸挂耳的连杆使钩齿扭杆抬起,它们被电磁闭锁器闭锁。

  推弹机的用途是将炮弹弹丸和药筒推入火炮药室内。它安装在炮塔后部的底甲板上。推弹机由带可逆式传动电动机的减速器、推弹链和螺旋推弹机组成。

  推弹机减速器是双级的,带有外啮合正齿轮、片式保险离合器和链轮。

  离合器打滑力矩用盖下边左侧的螺帽来调整。在减速器上有方形尾部,它的功用是供安装测量离合器打滑力矩的工具。

  推进式推弹链由彼此固定的内、外链节、轴和滑轮组成。链节制作成只能在轴上向一个方向转动。前部链节是嵌接式的,从推弹机体中出来时形成一个刚性推杆,以便保证将弹丸和药筒推入火炮药室。

  在第一个链节上的轴上关节式地固定有弹性鱼鳞片,在其正面挂有带沟纹的硫化橡胶。

  在原始状态,推弹链位于蜗室内,并用弹性定位器固定在推弹机体内。

  为了防止弹匣中无弹时推弹链与链轮脱离啮合,在最后一个链节上装有无弹运转限制器。无弹运转限制器是一个节距比其余链节要小一些的链节,它能保证将推链锁住。

  接触装置用来使微动开关动作,以便给自动装弹机控制电路发送信号。接触装置位于齿轮箱腔内。接触装置借助一对直齿轮由减速箱输出带动。仿形板与齿轮制成一体。工作过程中,仿形板的凸部挤压相应的微动转换开关。

  火炮电机闭锁器装置固定在炮塔顶前部火炮的右侧,用于将火炮可靠地保持在装填角度上。闭锁器经三级减速器和弹性联轴器由可逆电动机传动。体内有带微动开关的仿形装置。为了手动解脱火炮的电机闭锁,在电机闭锁器体上有方形尾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8:13:37 | 只看该作者
装弹机的记忆装置固定在旋转输弹机减速箱的齿轮箱上,用于显示旋转输弹机的弹匣补弹数量,然后发出所选弹种的弹匣(或空弹匣)接近弹匣出口的信号,并向自动装弹机输入装弹和补弹数据。
   自动装弹机配电盒安装在火炮下方右侧、旋转输弹机的底板上,用于安装自动装弹机的控制元件,包括继电器、接触器、二极管等,这些元件发㈩决定自动装弹机各机构工作顺序的电信号。
    主操纵台安装在激光测距瞄准镜的控制面板上,用于控制自动装弹机。操纵台上装有弹种和装弹工况转换开关、显示接通手动工况的信号灯(带有绿色滤光玻璃)、显示收集器内有药筒底壳的信号灯 (带有红色滤光玻璃)、接通稳定器闭锁装置自动—手动开关、接通自动装弹机规定工况的按钮、炮弹数量指示器调整式电位计塞盖等。

  装弹操纵台安装在炮塔内右侧甲板上,用于在装弹、卸弹和手动装填工况下控制自动装弹机。操纵台上装有卸弹按钮(用于接通卸弹工况,并向记忆装置输入卸弹弹匣的信息)、自动—手动卸弹开关 (用于接通自动装弹机自动工作工况以及装弹、卸弹和稳定器闭锁等工况)、显示接通手动工况的信号灯 (带有绿色滤光玻璃)、使火炮解脱电机闭锁装置的闭锁器按钮、药筒底壳自动—手动抛出转换开关(用于接通弹底壳自动—手动抛出工况)、药筒底壳抛出印框架原始位置转换开关(用于手动工况下抛出弹底壳和放下框架)、推弹机向前或向后运动的转换开笑(用于接通推弹机向前和向后运动电动机)、旋转输弹机停止信号灯(带有绿色滤光玻璃,用于手动装弹时显示带规定弹种的弹匣到达出弹口)、自动装弹机准备完毕信号灯(用于显示自动装弹机做好工作准备)等。

  炮弹数量显示器是一个带有特制分划的毫安表,其固定在炮塔方向机上方、炮塔左侧的支架上,用于确定装入旋转输弹机中每种炮弹的数量以及旋转输弹机内空弹匣数量。炮弹数量是通过把主操纵台上的弹种选择开关置于相应位置来测定,空弹匣数量是靠把转换开关置于装弹位置来确定。如果某个弹种的数量不超过11发时,指示器能直接测出该弹种的空弹匣和实弹匣的数量;如果炮弹超过11发,那么其准确数量只有等其他弹种炮弹数量和空弹匣数量测出后才能确定。
   自动装弹机终点转换开关的作用是发出自动装弹机各机构状态的信号,它包括弹匣提升机构转换开关、推弹机转换开关、药筒底壳抛出窗转换开关、框架下部和上部位置转换开关等。此外,在火炮和药筒底挡铁上还安装有炮闩触点、后坐触点和框架触点等。
    在旋转输弹机中满载炮弹的情况下,炮长按下自动装弹机主操纵台上的“自动装弹机接通”按钮后,自动装弹机开始工作。当弹种选择开关置于导弹位置时,炮长瞄准镜镜头防护盖打开。当所选弹种的弹匣进入出弹门时,旋转输弹机制动并停止。在旋转输弹机转动的同时,火炮调到装填角度(4° 30),并用电机闭锁器闭锁。在旋转输弹机制动过程中,当火炮用电机闭锁器闭锁后,框架升起(或上运动)时,所选弹种的弹匣提升到弹丸推送线上,并闭锁在此位置。弹丸推送结束的同时,药筒底壳抛出窗盖打开,抛出药筒底壳,记忆装置滑块退回到“空位”。然后,借助推弹机的推弹链将弹丸推进药室内,推弹链返回原始位置。空弹匣和框架返回下部位置,火炮解除闭锁,调到与瞄准线相一致的位置。此时,装药过程完毕,火炮做好发射准备,每发炮弹的装填时间为8秒。
   为了提高炮塔内的通风效率,在无沾染地域射击后,可短时间内打开抛壳窗。火炮发射后,被抽出炮膛的药筒底壳落到收集器中并靠接盘支撑。在下一次装弹过程中,当火炮闭锁在装填角位置后,盛有药筒底的框架提升到对着抛壳窗口的位置。抛壳窗门盖被打开,电磁闭锁器的销使抓钩齿解脱,钩齿将弹壳抛出后,抛壳窗口盖关闭。
   在采用自动装填方式时,98式主战坦克主炮的最大射速为8发/分,采用人工装弹方式时,射速降至1~2发/分。据检测,自动装弹机的间隔故障率为3‰。目前,更新型的性能优良、使用可靠、操作方便的自动装弹机系统已经研制成功,将装备在98改进型主战坦克上。
辅助武器
    辅助武器包括1挺86式7.62毫米并列机枪,采用遥控电发、弹链供弹,每条弹链内装250发弹,总备弹量为2,000发,安装在火炮的右侧;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QJC88式12.7毫米高射机枪,由车长在炮塔外手动操纵,用单倍准直瞄准镜瞄准,对空中目标最大表尺射程为1.5公里,俯仰范围为-4°+75°~,战斗身寸速为80~100发/分,备弹300发,分装在5条弹链内。为了方便射击,在98式主战坦克的炮塔上共设有3个高射机枪枪架,其中车长指挥塔前方和右侧各有一个,炮长指挥塔左边设有一个。另外,3名坦克成员各配有一支56C型或95式短突击步木仓。
先进的火控系统
     从7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先后自行研制了十余种用途不一的坦克用火控系统。这些火控系统都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时期的技术水平、技术储备,并借鉴吸收了一些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初步形成—了一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技术到综合技术的发展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8:15:05 | 只看该作者
98式主战坦克上安装了先进的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该系统属于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由昼夜观瞄、测距三合一的下反稳像式瞄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炮控分系统组成。该系统与简易式火控系统的差别在于其光学瞄准线与火炮相互独立稳定,以炮长瞄准线作为稳定的基准,火炮随动于炮长瞄准线。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通过一个二自由度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下反射棱镜来实现炮长瞄准线的双向稳定。在瞄准状态时,炮长操作操纵台驱动瞄准镜的瞄准线,使瞄准线瞄准跟踪目标,而火炮随动于瞄准线。当炮长在坦克行进间从瞄准镜向外观察目标时,瞄准镜中的目标和背景几乎是不动的,极大的方便了炮长在坦克行进间进行射击,而且射击时只需一次瞄准。使用时,炮长将瞄准镜标志瞄准目标中央并发射激光测距后,目标不会出现扰动,炮长只需要继续瞄准目标就可以射击。另外,火控系统中还配有火炮重合射击装置,当火炮调到计算机算出的瞄准角和方位提前角的位置时,该装置会自动输出允许射击信号,如果这时炮长已经按下射击按钮,火炮会自动发射,这非常适合我军的实际情况。
    由于我国研制的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炮长瞄准线在高低向和水平向都稳定的火控系统,98式主战坦克不仅能在静止时以较高的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目标,而且还可以在行进间以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日标。为了提高坦克的作战能力,火控系统中增加了车长对火控进行操作的功能。在 98式主战坦克车长指挥塔的前方,有一具可360°旋转观察的上反式周视瞄准镜,该瞄准镜和炮长瞄准镜一样,均可在高低和方向位上独立稳定,并有激光测距和夜视功能,可独立稳定的搜索、选择和瞄准射击目标。车长可以进行目标指示,当炮长完成对一个目标射击后,车长可按下按钮调转炮塔,使炮长捕捉车长选定的目标射击。然后,车长可以继续搜索新的目标。如果车长突然发现对己方威胁较大的目标时,可立即按下指示目标按钮开关,调转火炮和炮塔。当火炮瞄准线与车长瞄准线重合时,炮塔停止转动,这就实现了超越调炮能力。若车长需要了解炮长正在执行的任务时,可按下监视炮长按钮,此时车长瞄准线与炮长瞄准线重合,车长镜停止转动,车长镜和炮长瞄准镜观察同一目标,实现了车长监视炮长功能。
     98式坦克内的车长和炮长无论在昼夜均具有行进间射击固定和活动口标的能力,射击反应时间短,当静对静时≤5秒、静对动时≤7秒、动对动时≤9秒。经测试,在2,000米距离上98式主战坦克的首发命中率可达85%以上。
      为了适应错综复杂的战场环境,98式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还可以降级使用。当稳像部分出现故障时,该系统还可作为自动装表简易式火控系统使用;假设当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又出现故障时,还可以用人工装定表尺进行瞄准射击。
      近几年中,由于在火控系统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先后研制成功了多种自动跟踪式火控系统和瞄导合一的大闭环式火控系统。在98式 (改进型)主战坦克上,安装了最新型的瞄导合一的大闭环式火控系统。瞄导合一的大闭环式火控系统是一种可对射击结果实施自动校正的火控系统,假如首发射击不中时,该系统能对脱靶情况进行实时测量,把偏差的距离和角度自动输入火控计算机进行下一发弹的修正计算后立即射击,大大提高了次发命中率。在大闭环式火控系统中,如何自动的实时测出弹着点偏差并进行自动校正,是应用这种火控系统的前提和技术关键。系统中必须有能自动跟踪目标和自动跟踪弹丸的装置和传感器,目前跟踪目标用自动跟踪器实现,自动跟踪器可用闭路电视和热像仪实现;自动跟踪弹丸采用脱靶距离传感器 (如无线电定位传感器及观点传感器等)实现。由于热像仪可以根据目标的热特征跟踪目标,又能利用弹丸的热特征自动跟踪弹丸,因而也可以作为目标自动跟踪器的传感器和脱靶距离传感器。
      由于大闭环式火控系统是建立在对脱靶距离实时自动校正的基础上实现的,因而要求火炮要有很高的初速,这样弹丸飞行时间就能缩短,利于迅速校正射击。大闭环式火控系统明显的提高了第二发弹的命中率,用于射击越野行进的高速日标效果有明显。在测试中,98式(改进型)主战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对运动目标进行的46次第二发补射中(人为设定),命中率为100%。就整体性能而言,这套火控系统已经具备了世界领先水平。
      先进的夜视系统
      20世纪70年代初期,红外探测器有了较快的进展,出现了探测器线性阵列,技术工艺也日趋成熟,热像仪应运而生,并被迅速应用到军事领域。由于热像仪是靠目标与背景的辐射对比度产生景物图像,所以不需要红外光源,也不需要借助夜天光,而且是完全被动式的,不易被敌方发现和干扰。大家知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会不断地发射红外辐射。特别是经常作为热成像日标的辐射源,如飞机发动机、地面车辆和人体等。这些辐射源所发射的辐射与背景辐射有较大的差异,容易通过热像仪探测和识别。热像仪就是基于这些景物的热辐射而工作的。它依赖于景物各部分的温度差,形成可见的辐射热图像,这种辐射热图像再现了景物各部分的辐射起伏,因而显示出景物的特征。红外辐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人们为了“看清”它,研究丁一种对红外辐射敏感的“感知器”——红外探测器。它通常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目前最重要的军用红外探测器材料是碲镉汞(HgCdTe),它的红外探测值较高,反应时间也快。红外探测器接收到目标的红外辐射后,便把它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一般来说,单元探测器很难使系统获得高质量的红外图像。而在大多数军事应用中,都要求得到高质量的目标图像,这就需要使用多元探测器:线性阵列(一维的)或者焦平面阵列(二维的)。这样的探测器阵列位于光学系统的焦平面—卜。红外目标经过系统的光学或电子扫描后输出与目标红外辐射强度成比例的光电信号,再经过放大和一系列信号处理,将二维图像信号转换成全电视信号,最后在监视器上显示可视图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8:15:10 | 只看该作者
98式主战坦克上安装了先进的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该系统属于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由昼夜观瞄、测距三合一的下反稳像式瞄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炮控分系统组成。该系统与简易式火控系统的差别在于其光学瞄准线与火炮相互独立稳定,以炮长瞄准线作为稳定的基准,火炮随动于炮长瞄准线。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通过一个二自由度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下反射棱镜来实现炮长瞄准线的双向稳定。在瞄准状态时,炮长操作操纵台驱动瞄准镜的瞄准线,使瞄准线瞄准跟踪目标,而火炮随动于瞄准线。当炮长在坦克行进间从瞄准镜向外观察目标时,瞄准镜中的目标和背景几乎是不动的,极大的方便了炮长在坦克行进间进行射击,而且射击时只需一次瞄准。使用时,炮长将瞄准镜标志瞄准目标中央并发射激光测距后,目标不会出现扰动,炮长只需要继续瞄准目标就可以射击。另外,火控系统中还配有火炮重合射击装置,当火炮调到计算机算出的瞄准角和方位提前角的位置时,该装置会自动输出允许射击信号,如果这时炮长已经按下射击按钮,火炮会自动发射,这非常适合我军的实际情况。
    由于我国研制的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炮长瞄准线在高低向和水平向都稳定的火控系统,98式主战坦克不仅能在静止时以较高的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目标,而且还可以在行进间以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日标。为了提高坦克的作战能力,火控系统中增加了车长对火控进行操作的功能。在 98式主战坦克车长指挥塔的前方,有一具可360°旋转观察的上反式周视瞄准镜,该瞄准镜和炮长瞄准镜一样,均可在高低和方向位上独立稳定,并有激光测距和夜视功能,可独立稳定的搜索、选择和瞄准射击目标。车长可以进行目标指示,当炮长完成对一个目标射击后,车长可按下按钮调转炮塔,使炮长捕捉车长选定的目标射击。然后,车长可以继续搜索新的目标。如果车长突然发现对己方威胁较大的目标时,可立即按下指示目标按钮开关,调转火炮和炮塔。当火炮瞄准线与车长瞄准线重合时,炮塔停止转动,这就实现了超越调炮能力。若车长需要了解炮长正在执行的任务时,可按下监视炮长按钮,此时车长瞄准线与炮长瞄准线重合,车长镜停止转动,车长镜和炮长瞄准镜观察同一目标,实现了车长监视炮长功能。
     98式坦克内的车长和炮长无论在昼夜均具有行进间射击固定和活动口标的能力,射击反应时间短,当静对静时≤5秒、静对动时≤7秒、动对动时≤9秒。经测试,在2,000米距离上98式主战坦克的首发命中率可达85%以上。
      为了适应错综复杂的战场环境,98式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还可以降级使用。当稳像部分出现故障时,该系统还可作为自动装表简易式火控系统使用;假设当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又出现故障时,还可以用人工装定表尺进行瞄准射击。
      近几年中,由于在火控系统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先后研制成功了多种自动跟踪式火控系统和瞄导合一的大闭环式火控系统。在98式 (改进型)主战坦克上,安装了最新型的瞄导合一的大闭环式火控系统。瞄导合一的大闭环式火控系统是一种可对射击结果实施自动校正的火控系统,假如首发射击不中时,该系统能对脱靶情况进行实时测量,把偏差的距离和角度自动输入火控计算机进行下一发弹的修正计算后立即射击,大大提高了次发命中率。在大闭环式火控系统中,如何自动的实时测出弹着点偏差并进行自动校正,是应用这种火控系统的前提和技术关键。系统中必须有能自动跟踪目标和自动跟踪弹丸的装置和传感器,目前跟踪目标用自动跟踪器实现,自动跟踪器可用闭路电视和热像仪实现;自动跟踪弹丸采用脱靶距离传感器 (如无线电定位传感器及观点传感器等)实现。由于热像仪可以根据目标的热特征跟踪目标,又能利用弹丸的热特征自动跟踪弹丸,因而也可以作为目标自动跟踪器的传感器和脱靶距离传感器。
      由于大闭环式火控系统是建立在对脱靶距离实时自动校正的基础上实现的,因而要求火炮要有很高的初速,这样弹丸飞行时间就能缩短,利于迅速校正射击。大闭环式火控系统明显的提高了第二发弹的命中率,用于射击越野行进的高速日标效果有明显。在测试中,98式(改进型)主战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对运动目标进行的46次第二发补射中(人为设定),命中率为100%。就整体性能而言,这套火控系统已经具备了世界领先水平。
      先进的夜视系统
      20世纪70年代初期,红外探测器有了较快的进展,出现了探测器线性阵列,技术工艺也日趋成熟,热像仪应运而生,并被迅速应用到军事领域。由于热像仪是靠目标与背景的辐射对比度产生景物图像,所以不需要红外光源,也不需要借助夜天光,而且是完全被动式的,不易被敌方发现和干扰。大家知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会不断地发射红外辐射。特别是经常作为热成像日标的辐射源,如飞机发动机、地面车辆和人体等。这些辐射源所发射的辐射与背景辐射有较大的差异,容易通过热像仪探测和识别。热像仪就是基于这些景物的热辐射而工作的。它依赖于景物各部分的温度差,形成可见的辐射热图像,这种辐射热图像再现了景物各部分的辐射起伏,因而显示出景物的特征。红外辐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人们为了“看清”它,研究丁一种对红外辐射敏感的“感知器”——红外探测器。它通常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目前最重要的军用红外探测器材料是碲镉汞(HgCdTe),它的红外探测值较高,反应时间也快。红外探测器接收到目标的红外辐射后,便把它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一般来说,单元探测器很难使系统获得高质量的红外图像。而在大多数军事应用中,都要求得到高质量的目标图像,这就需要使用多元探测器:线性阵列(一维的)或者焦平面阵列(二维的)。这样的探测器阵列位于光学系统的焦平面—卜。红外目标经过系统的光学或电子扫描后输出与目标红外辐射强度成比例的光电信号,再经过放大和一系列信号处理,将二维图像信号转换成全电视信号,最后在监视器上显示可视图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8:16:08 | 只看该作者
  热成像所用的热辐射,通常是波长为2~14u m的红外辐射,这个红外谱段是地球上物体自然辐射谱区。处于地球表面环境温度为300K的自然物体在波长20um波段每秒辐射约2×10的18次方个光子,这些光子可被利用。红外辐射的大气传输有两个称为“大气窗口”的波段,分别为3~5um和8~14um,热像仪实际上利用的就是这两个波段。不同用途的热像仪选用的波段也不同,用来观察高温目标的热像仪常用3~5um波段,而用来观察常温目标的热像仪多选用8~14um波段。所以,车载热像仪一般选用8~14um波段。
      另外,热像仪还能透过尘埃雾霭观察,作用距离可达2~3公里甚至更远,且能全天候工作。在战场上,热像仪也不会像微光夜视仪那样由于强闪光和炸蛋硝烟而产生迷茫效应。更重要的是,热像仪能够透过伪装探测出隐蔽的军事目标,甚至能识别出刚离去的飞机和坦克装甲车辆等所留下的热痕轮廓。在战场上,即使几个小时或者更长一段时间之前敌方驻过的营地,通过高性能的热像仪也能确定出火炮、坦克装甲车辆的位置,因为这些位置的红外辐射与周围其他部位是不同的。所以,热像仪在军事领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可以说给夜间作战带来了革命性变革,这促使各国不惜重金竞相研制热像仪。
      98式主战坦克上的炮长用热像仪是我军装备的比较先进的热像系统,该热像仪的控测器为SPRITE探测器,其光敏面是粘贴在蓝宝石衬底上以光刻掩膜而成的8条蹄镉汞芯片。SPRITE探测器与单元阵列探测器相比,其优点是探测器就完成了时间延迟积分处理,即Signal Processing ln the Element,SPRITE也正是由此而得名。SPRITE探测器须在80K左右且真空中才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它需要封装在杜瓦瓶里,由制冷机对杜瓦瓶进行制冷。98式坦克上炮长热像仪采用了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制冷,连续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试用探测器工作的制冷时间为5分钟。热瞄镜全重为42公斤,采用串并联方式扫瞄,视场为5.6°×3.8°(11.4倍);12°×8°(5倍)。在昼间对坦克目标的识别距离为2,600米,夜间为2,750米。
      日前,我国已经研制成功了第二代热像仪,该热像仪不需要光电扫描,由探测器直接接收全视场的热辐射信息而成凝视图像的热像仪,因此也称作凝视焦平面热像仪。其作用距离可达7~9公里,灵敏度和分辨率比第一代热像仪有了很大提高,且结构紧凑、造价较低,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4,000小时,在能见度只有100米左右的恶劣环境中对目标的发现距离为4,000米,识别距离为3,100米。该热像仪已经安装在98式改进型坦克上。在夜战能力上,98改型主战坦克已经对西方的第三代坦克形成了技术优势。
防护性能     
    98式主战坦克的外形低矮(不到2.3米),车首和炮塔正面采用可更换式新型复合装甲。其中车首用均质轧制装甲焊接而成,重要部位采用叠型陶瓷复合装甲加强。首上装甲板为多层复合装甲,具体结构为钢—玻璃纤维板—超硬钢—玻璃纤维板—钢,总厚度为220毫米,倾角为22°,其防护能力相当于500~6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车体首下装甲板厚度为80毫米,挂装有两块大型钢质塑胶板,也可挂1具推土铲。车体两侧安装有8毫米厚夹布橡胶履带裙板,前护板和侧裙板对带倾斜引信的反坦克地雷和破甲弹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另外,为了保护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员的座椅悬挂在车体上,底部加强了防弹装甲,驾驶员两侧各焊有一根垂直钢架,用以提高结构强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百度帐号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城玩家网 ( 晋ICP备12002025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511号   

GMT+8, 2024-11-25 16:09 , Processed in 0.197898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