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60年代摄影的走向时,还不可忽略当时的《每日摄影》(camera mainichi)杂志摄影家们的努力,始于1963年。尤其是推动了一些年轻的摄影家将新的活力注入了商业摄影之中,并且给摄影的多元化提供了更多的表达层面。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筱山纪信(shinoyama Kishin),他对摄影的狂热尤其表现在对人体摄影的突破上(上图)。那些充满生命活力的影像是静态的表达空间所无法替代的,尤其是女性身体所带来的独特审美影响了后来很多摄影家。 还有一位类似的代表人物如立木义浩(tatsuki Yoshihiro),其“堕落天使”与其说是通过摄影传递某种信息,还不如说摄影本身就是目的所在(上图)。这些照片具有非常丰富的情感层面,而且是摄影家自身的敏感情绪的体现,他所创造的女性世界就像是他自己身临其境的再现。类似的摄影家还有横须贺功光(yokosuka Noriaki),行走于精神的边缘世界(下图)。 这些摄影家的特征,就在于主动去寻找各种更为纯净的情感世界的表达,照片本身就是他们丰富的情感生活,也就是他们自身的体现。他们的作品并非直接面对我们变化中的生活本身,而是带来了复杂的想象空间。他们的兴趣在于创造他们自身的视觉空间,以表达他们对一个时代的渴望。 还有柳沢信(yanagisawa Shin)(下图)以及深濑昌久(fukase Masahisa)(上图),他们的实践也试图回归人类生活的本原状态,从个体出发走向了更大的可能。 于是从这一时代开始,日本摄影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表达语言,并且找到了各自纯净的表达姿态。因此,如果想讨论当代日本摄影,这是不可能绕过的。这时候让我想到的是,当日本摄影正在走向新转机的60年代,中国却正好进入了十年文革时期。由于历史原因的阻断,类似于日本摄影60年代转机是否在中国已经出现,我依旧抱着怀疑的态度。因为中国摄影的所谓“主旋律”的霸权垄断,至今还是强势话语权的占有者。期待他们将中国摄影带向更广阔的空间,也许只是痴人说梦。好在还有不少摄影家在做着孤军奋斗般的努力,试图有一天能够突破压抑了中国摄影数十年的藩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