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网--2012-03-01
社区志愿者李志红: “我做的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能够帮到身边的人,我就很高兴了。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看到别人高兴,别人幸福,我也会跟着高兴,感到幸福。” 社区志愿者李志红:看到别人高兴我也跟着高兴 在太原市万柏林区桥西社区里,提起居民李志红,认识他的人都管他叫“小李哥”,即使比他年纪稍大一些的人也是这样叫他,原来大伙是被他的古道热肠精神所感染,给他叫响了这个称呼。 今年44岁的李志红,出生于1968年。他做过许多工作,天生乐于助人的他,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他人,不论在哪里都能带起一股友爱互助的风气,人们称他是“身边的活雷锋”。 在宿舍院里,他义务给别人修理自行车。平时小区里的绿化带要修剪了、车棚顶脏了、下水道堵了,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楼道脏了,他拿起笤帚就扫,从六楼一直扫到楼下;单元门锁坏了,他找人修;谁家往楼上搬东西,他二话不说上去就帮忙。 他对同事、朋友们同样热心。2009年,他的一个朋友和妻子去外地,不幸遭遇了车祸受了伤,短时间无法回到太原。李志红知道情况后,不但帮这位朋友照看家里。到了冬天,又主动找物业公司,帮助报停了暖气,为了防止冬天冻裂自来水管,他还找来一些木板,给朋友家的窗户多装了一层。 李志红说:“我做的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能够帮到身边的人,我就很高兴了。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看到别人高兴,别人幸福,我也会跟着高兴,感到幸福。” “反扒英雄”冯黎明:见义勇为就是最好的学雷锋 冯黎明,“80后”,个头中等,在人群中极不显眼。就是这个不起眼的他,是很多太原人心中的“反扒英雄”。 冯黎明曾是武警部队的一员,复员后带着成为一名JC的梦想,到山西警官职业学院学习。在校期间,冯黎明成立首个“大学生民间反扒队”,并担任队长。现在,冯黎明在一家公司打工,除了工作,他生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业———反扒。 1999年4月的一天,冯黎明请假因公外出。当他乘坐的公交车行至迎泽大街千峰路口时,他看到车下一名男子正在抢夺一名女子的手机。冯黎明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冲下公交车向男子追去。由于在部队期间经常训练擒拿手段,他三下两下就把小偷制伏了。这是冯黎明人生中的第一次见义勇为。后来,经过第二次、第三次……他感觉自己越做越上瘾,他只是希望能给社会做好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 截至目前,冯黎明累计抓获偷盗、抢夺等各类违法犯罪分子2000余人,打掉犯罪团伙30多个。从2001年到2012年,冯黎明几乎每年都会受到见义勇为表彰。在此期间,2006年荣获山西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并荣记二等功、2009年荣获山西省“五四青年奖”等诸多荣誉称号。 冯黎明说:“雷锋同志是特别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见义勇为就是最好的学雷锋,我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需要的人。同时也想给后代留一个好的名声,让他们以我为榜样。” 冯黎明说,见义勇为的事情他会坚持做下去,直到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 “环保卫士”张强:持之以恒把好人好事做下去 从毅然放弃工作,投身环保宣传,到成立环保志愿者协会,再到倾尽所能,组织志愿者参加各种公益活动……11年来,作为太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33岁的张强,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雷锋精神。 2001年,省城街头一个头戴防毒面具的外国人,触动了张强那渴望美好、渴望蓝天的内心,他毅然辞去工作,在没有任何经济支撑的情况下,将自己全部积蓄投身于环保志愿宣传。在他的感染下,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的队伍。2004年,“太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张强成为会长。之后,追寻污染源、调查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义务植树、摒弃陋习、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每逢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只要是和环境相关的节日,张强都不会放过,发动志愿者,组织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如今,志愿者协会的会员已经从最初的20多个人发展到了4000余人,仅在阳曲县黄寨村,就植树12000多株。 “这些活动对社会来说都具建设性,对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和公众来说,都是在为社会做好事。”在张强眼里,所谓的雷锋精神就是能够持之以恒地把好人好事做下去。他介绍,在国外,参与公益有一种演算法,通过一系列演算把公益演算成一种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如把一人参与公益活动的时间作为劳动力价值,一人一天能赚100元的话,100人公益劳动一天就是10000元的社会价值。 “我认为雷锋精神也应该是一种价值,这个价值不是雷锋一个人的,而应是每一个做好人好事的人的价值,我想这就是雷锋精神要转化成一种公益文化的方向。”张强说,今后,他们将一如既往地在公益的道路上走下去,为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环境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螺丝钉之家”姚浩杰:做好事坚持下去并不简单 高校有很多社团,太原理工大学“螺丝钉之家”是其中的一颗明珠。从1989年成立23年来,义务修自行车和义务家教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在这样的平凡行动中,它赢得了无数的荣誉,曾被共青团中央、中国志愿者协会联合授予“中国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青年联合会授予“十佳青年文明示范群体”等荣誉称号。 “这里就是我们心灵的‘家’,这个‘家’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特质———爱心。”大三学生、90年出生的第22任家长姚浩杰觉得这样的家庭才温暖。大二的时候,他加入了“螺丝钉之家”,用他的话说现在对奉献的认识与当初想法截然不同。“从当初为了自己心里舒服去做一件事,到为了别人甘愿去做一件事是两个层次。”一个集体耀眼的荣誉会在不自觉地影响你的认识,“有了这样的荣誉感,你会努力去维护这样的荣誉。” “做一次好事情容易,但是一直能坚持下去并不简单。”他觉得这是螺丝钉之家成功的根本。“一次我参加‘爱心包裹’募捐活动,那几天天气特别冷,好几个成员都冻感冒了,可是我们社团所有参与的人都没有缺席,一直坚持了一个月。”小姚说:“当时脑袋昏昏沉沉,鼻子很难受,但是心里总是想着,如果今天不去,可能就会少募捐到一份爱心。周围的同学也在坚持,我为什么不能坚持?”类似这样的“坚持”,螺丝钉之家形成了一个观念,做任何事都要坚持。 小姚认为,螺丝钉之家的成功在于坚持,发展在于改变。“我们坚持的是为别人服务,发扬雷锋精神,而改变的是怎么更好地去为别人服务。我们现在开始拓展业务,免费给同学维护手机等数码产品。” “环保卫士”张强: “我认为雷锋精神也应该是一种价值,这个价值不是雷锋一个人的,而应是每一个做好人好事的人的价值,我想这就是雷锋精神要转化成一种公益文化的方向。”
本报记者 李飞飞 薛琳 王冠兴 吴学强 郭卫艳 实习生 李晓阳 摄影:本报记者 寇宁
编辑:李婷
|